欧洲核子研究中心3月30日宣布,在跨越瑞士、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的两个束流对撞成功,这是世界上目前能量最高的对撞。记者获悉,山东大学参与了该项目并作出重要贡献。76岁的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何瑁就是参与该项目的山大团队的领头人,记者3月31日对这位老教授进行了专访。
“山东大学是1996年参加实验的”
在山东大学高能物理实验室的小会议室里,76岁的何瑁教授很随意地和记者聊起缪子探测器、强子对撞机。
“本次对撞成功后,对于今后人类探索自然、研究人类起源都有重要意义!”何教授微笑着解释,LHC的实验原理是,科学家们将质子和离子加速至接近光速,然后使它们相撞,从而模拟出几十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通过这些实验,一连串未解之谜将被撩开神秘面纱,“质量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找不到反物质?”这些谜团将有望一一破解。
“山东大学是1996年开始参加LHC的ATLAS实验的。”何教授介绍说,1999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基金委和科技部联合支持下,组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参加的中国联合组,共同承担部分ATLAS探测器的建造工作。山东大学在该项目中主要承担了400台T9型窄隙室(TGC)的研制生产任务。
何教授说,(LHC)项目的原则是“共同贡献,成果分享”。“我们作出了贡献,今后我们将可以分享该项目的实验成果!”
何教授是狂热的NBA球迷
何瑁教授生于1934年9月,老家是江苏镇江,他18岁考上山大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从此研究物理科学至今,曾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高能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国际合作组的中方大学组负责人,并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上大学时,何瑁曾是青岛市篮球队的队长。“我现在最喜欢看NBA 的篮球比赛了!”何教授笑眯眯地说。
记者 尹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