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此,揭开了“中国梦”伟大构想的序幕,激荡着13亿人的新期盼。中国梦具有怎样的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哪些动力,如何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齐鲁网特别推出“中国梦大家谈”系列访谈,邀请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畅谈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对中国梦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
【中国梦大家谈】系列之二:
专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艳玲教授:新时期沂蒙精神
齐鲁网4月14日讯 (记者 王江华 王鹏)山东社科论坛--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讨会在临沂举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艳玲教授在接受齐鲁网独家专访时表示,沂蒙精神具有与时俱进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总是能深入历史,不断解决时代的问题。
徐艳玲认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这个主题的深层意蕴是沂蒙精神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对沂蒙精神进行当代解读,是沂蒙精神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前提。
谈到沂蒙精神,我们一般指的是耳熟能详的十六个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所包含的的是听党的话,一心一意跟党走,无私的支持革命等内容,充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主流。如流传至今的四个最后: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当军装,最后一床棉被铺担架,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这是当时最动人的时代情愫,也是当时的时代最强音。在建设和改革年代,沂蒙精神包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也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沂蒙精神的与时俱进性,突出表现在它总是能够深入历史的深处,解决时代的问题,体现历史的逻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正是因为沂蒙精神具有与时俱进性,使得沂蒙精神融入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具有了广阔的可能性空间。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