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3日,山东大学2023年暑期学校在济南、威海、青岛一校三地正式启动。今年,暑期学校仍设海外师资项目与暑期精品项目两大板块,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知名学者,结合相关学院师资资源,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开设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体验等多种类型的课程。
放眼世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今年,暑期学校继续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国际化体验。在“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理念引领下,暑期学校设置260门聚焦国际学术前沿进展的海外师资项目,并邀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展示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进展,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经济学院开设的课程“全球商务环境和企业国际化”介绍了涉及国际商务和商务交易发生的外部环境的关键方面,将国际商务成长的一些核心理论融入课堂,并通过理论与实际商业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来应用、检验和讨论。公共卫生学院的课程“全球卫生概论”旨在介绍全球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综合案例,为改善全球范围内的卫生保健提供服务,并邀请全球卫生专家分享当前研究和对世界公共卫生危机的展望,为学生提供了快速了解全球卫生发展情况的窗口。管理学院开设“半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商务战略”课程,介绍全球商务环境和跨国企业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下的国际商务战略,旨在让学生以全球化视野和思维了解跨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中提升其竞争优势和市场绩效。
融合创新,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暑期学校坚持响应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号召,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一系列以学科交叉、学科融合为特色的课程,积极响应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要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形势,构建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径。

人工智能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多学科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处理”课程聚焦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人工智能被开发用于医生从复杂的医学影像数据中解析关键信息,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准确性的实例,为同学们展现了学科融合的应用前景及价值。由软件学院开设的“生物医学大数据”课程,适应目前高通量生物医学大数据应用及研究背景,帮助对数据驱动的生物医学研究感兴趣且经验不足的人员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处理、分析、建模和解释生物医学大数据,为提高学生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实际,注重人文美育培养
暑期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增加人文美育课程,将人文思想融合进各学科教学中,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伦理”课程在课堂之外设置城市走读,即沿护城河走读观察城市的生态设计和具有伦理意义的设计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自身的工程职业和专家素养。苏州研究院高人气课程“触摸文明魅力——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旨在探析文明与文化之辨,学习中华文明特征与分类,带领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艺术学院的“懂一点音乐,会一点钢琴”课程以钢琴弹奏入门学习为主,以拓展音乐各门类的视野为辅,融入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讲述,从音乐的角度展现了课程思政中的文化属性。
自2004年起,山东大学已连续举办十九届暑期学校。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立足学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统筹一校三地教育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开拓国际视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和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