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会军副教授来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澳大利亚近年管线发展及主要研发方向”的讲座。材料学院焊接研究所、液态金属及铸造研究所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讲座。
讲座中,李会军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管线建设“距离长、口径小、供大于求”等特点和面临的小口径管线钢的焊接问题,随后介绍了X70和X80管线钢的焊接工艺与焊接材料,并分析指出“焊接之后形成的粗晶热影响区韧性降低是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报告提出了改善粗晶热影响区韧性的工艺措施。此外,李会军副教授还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建设的管道用钢P91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第四类裂纹的问题。他通过研究证明,第四类裂纹主要是由于这种耐热钢焊接以后必须要进行焊后热处理,粗晶区的晶粒得到细化,碳化物扩散,而细晶区的碳化物发生聚集粗大,因此在长时间高温下服役时容易在这一区域产生裂纹。直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来避免这类裂纹,只能通过调整工艺措施来减少裂纹的出现。
在学术报告后,李会军副教授还向师生们介绍了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及其研究团队的相关情况。通过这次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们对于澳大利亚先进材料焊接和核反应堆材料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前沿学科领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李会军副教授,现任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焊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伍伦贡大学国防材料研究中心负责人;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