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9月4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联合在北京举办“工程结构材料”技术科学论坛。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担任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顾秉林院士致开幕词。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武传松教授作了“工程结构材料焊接加工成形面临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的特邀报告。
武传松教授在报告中首先评述了当前高强度低合金钢和高性能铝、镁、钛及其合金等结构材料焊接成形面临的共性问题,并结合工业发达国家焊接加工成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装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思路。然后,武传松教授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在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他的团队在系统研究熔池与小孔动态传热特性的基础上,研发出受控脉冲穿孔等离子弧焊接新工艺,实现了不锈钢中厚板的优质、高效焊接;提出了直接将超声能场通过工具头施加在搅拌头前方待焊工件上的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工艺。通过高强铝合金焊接实验表明,该新工艺具有改善焊缝成形、减少焊接缺陷、优化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降低焊接载荷、提高焊接速度和提高能量利用率等一系列优点。武传松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扩大了山东大学的学术影响力。
本次技术科学论坛的宗旨是促进学术交流、创新学术思想,研讨我国在工程结构材料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解决途径。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核工业研究院、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单位的31位院士(科学院院士29人、工程院院士2人)、11位中青年专家以及相关领域部分科技人员参加了该次技术科学论坛。与会专家围绕新一代高性能钢铁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耐火和阻燃材料以及各类结构材料的轧制、锻造、铸造、焊接等加工成形新工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指出各自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解决途径以及研究工作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