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半岛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 正文

教职工

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骨干提阶班)参加者 赵玉洁

赵玉洁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20:16 点击次数:

在加入辅导员工作队伍4个多月后,我参加了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威海校区举办的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傍晚整理培训笔记时,窗外的蝉鸣声和键盘敲击声混在一起,我想起四个月前刚转岗时的忐忑——从一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到一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我能够胜任吗?盛夏的天气,即便在威海,也有些闷热,而这次涵盖政治模块、管理模块、教育模块、自身建设模块、实操模块的研讨会像一场及时雨,浇灌了我许多“原来如此”的顿悟瞬间,也让我在“变”与“不变”中对做好辅导员工作更加有方向、有目标、有力量。

技术手段在变,但“看见学生”的初心不变。研讨会期间,多位授课教师都提到了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更新速度让人眼花缭乱。现阶段,辅导员们可以使用最新的网格化管理工具,可以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行为,但我依然坚信再智能的系统也比不上一次次面对面、有温度的谈心谈话。工具在变,但“看见真实需求”的初心从未改变,就像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思政培训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薛冰在报告中所说,“我们站在技术的肩膀上,但必须把脚扎进育人的泥土里,当AI能解答大多知识性问题时,我们存在的意义,更多在于回答好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表达方式在变,但“立德树人”的使命不变。在从事宣传思想工作时,我们一直强调宣传作品要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只有大家愿意看、喜欢看的作品才能有机会成为好作品。而在面对Z世代青年开展思政工作时,我们辅导员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也要随之改变,改变一味的说教灌输,去探索当代青年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思政教育方式和平台,是否可以把宣传技巧迁移到思政工作中?比如用Vlog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用小红书体写就业指南。但无论形式如何创新,当我深夜修改学生思想汇报时,依然会像当年校对新闻稿一样字斟句酌——因为载体可以轻松化,但引领价值观的责任永远郑重。

工作场景在变,但“以人为本”的立场不变。对于我自己而言,工作场景因为工作性质的改变而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拿着相机跑现场,记录精彩瞬间;现在是带着零食跑宿舍,倾听成长烦恼。之所以总在包里备着巧克力和小饼干,是想在那些焦虑蔓延的时刻,能用一丝甜意打开学生的心门。从用镜头捕捉故事,到用陪伴书写故事,不变的是那份“以人为本”的坚守,无论是宣传思想工作还是学生工作,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工作,虽然场景在变、载体在变,但那份对“人”的关照与温度,始终是我最珍视的职业底色。

时代在变化,技术会过时,方法会迭代,但在这“变”与“不变”的辩证中,我愈发清晰地看见辅导员的成长坐标——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工作载体,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变的是代际更迭的沟通方式,不变的是以心育心的教育温度。在变化的浪潮中,在育人的坐标系里,我愿做与时俱进的开拓者,但更要成为教育初心的守护人。


【供稿单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辅导员 赵玉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韩怡雯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