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上元佳节,暮访灯会,于秦淮桥上,遥见日落月出,想来“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之景恰如此时,忽有所感。
少时路过秦淮河,耳畔想起的总是那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诗句读来,总觉得秦淮是个充斥着纸醉金迷的地方。直到后来才明白,十里秦淮之美,自古而今,并不会因为岁月流逝、时代更迭而改变。江南流水人家,凡至此地,无论贩夫走卒还是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
秦淮河在金陵城南,长十里,故又称“十里秦淮”。古往今来,繁盛景象长盛不衰。早在六朝时,秦淮河畔便已是商业繁盛之地。东晋以后,这里更成为达官贵人的天堂,无论是乌衣巷,还是朱雀街,无不是高门显贵、世家大族所居。那时的秦淮河畔,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故友新朋相约相遇,望着幽幽流水、酒肆林立,舟船穿梭客流不息,游船画舫灯火通明,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此寻一处歌楼,把酒言欢,抵足而眠,幸甚至哉。
六朝旧事如流水,古月依旧照新人,秦淮河清幽的河水,历经时空的洗涤,穿越历史的沧桑,如今已成为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相融合的典范。上元灯会,人头攒动,立在桥上,眼前流水潺潺,两岸人家静谧安然,桥下缓缓驶来画船,凌波微漾,灯火交织着倒影,落日余晖下,仿佛回到了那人烟稠密、金粉楼台的秦淮往事中。身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入耳的是来自各地各处的方言,恰如当年的文人雅士,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一览“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泱泱华夏,千百年间,文明之浩荡宏伟,让人肃然起敬。多少年后,或许秦淮河水依然缓缓流淌,而今人也终将变为逝人,人生尔尔,不过是黄粱一梦。我们都是河流,无论源头何处,终会汇入江水,奔流入海,于我们而言,或许这一生流淌过的春花繁盛,那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经历,才是真正的意义。不必执着于叶落,所有的雨露风霜,都是为了成就这一场华丽的绽放。
秦淮之梦,穿越古今,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依稀明月,是否也曾照耀过当年的杜牧和李商隐?烟水朦胧,灯影幢幢,游人如织,不知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是否依然会绕过城楼上的矮墙?当年那才情横溢的柳如是,又是否也曾在这画船之上低吟浅唱,她的悲伤与忧愁,是否也如河水般绵绵不休?明月已经挂上了柳梢,皎洁的月光混入灯火,越来越耀眼,越来越斑斓,水面上倒映着远处的光芒点点,像是银河的星星落在了河中央,而这场盛大的秦淮灯会,才刚刚掀起帘幕。
文章发表于2023年2月15日《山东大学报》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