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图书馆门前那几棵海棠,现在应该盛开了吧。它的香气似乎正萦绕于我的鼻腔,让我徜徉在它的芬芳中。我已经五年没有回过学校了,不知母校有了何许变化?
2015年,初入山大校园,嗅着一缕清香,探寻花的踪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十二个石刻字。大成广场的喷泉纵情喷洒,许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不亦乐乎。我心中最向往的高等学府,既有宏伟的学术情怀,又洋溢着青春气息,展现出它“有容乃大”的气质。顺势而下,我终于找到了那片芳香的源头——图书馆正门两侧的几棵海棠树。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看到海棠花海,于是不能免俗地在花下拍了一张照片,并保留至今。图书馆是我此后最常去的地方,“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将会激励我今后时刻以执着的精神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小树林已然布满了绿色,我眼中最羡慕的“学霸”们,正在小树林里读书、交谈,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树林的北边是著名的“八马同槽”石像,对于我这个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意味着钦佩的顶点和努力的方向。这种油然而生的感情,不容得掺入任何杂质。
齐园餐厅的饭几乎吃了个遍,从西头的鸡蛋饼到东头的小笼包,从一元菜到五元菜,从把子肉到荷叶饭,还有定期外出学习的大师傅们做的南方菜,每一道菜都是我的挚爱。当然,地下一层晚间的煮泡面更是我晚自习后的不二选择。
二十多层的知新楼,楼顶的大钟表,气势恢宏,刷新了我的认知。后来,听同学说才知道,原来从南门口望去,校门两侧与知新楼正好形成一个“山”字,这应该是山大专属的浪漫吧。知新楼是我们平时上课和自习的地方,二十二楼的自习室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奋斗,乒乓球室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待得最久的地方则应该是蒋震图书馆。在蒋震三层做了两年勤工助学,我对每一本书的位置都牢记于心。在蒋震学习和工作的日子,是最充实、最享受、最有收获的时光。那群人,那些事,至今难忘。
当我累了,就到操场上跑一圈、逛一逛,到北门的咖啡馆品一杯咖啡,到稷下广场聆听悦耳的乐声,放空自己,放飞自己。其实,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我都已走遍。
3月31日,我与山大相识八周年。曾经那个小小的我,终于在八年前实现自己的愿望,感恩学校给予我机会,让我能有幸在自己向往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再见,已不是少年,但我依旧会保持那份初心,将我对母校深沉的爱放在心底,并将我与“大山”的故事讲给子女听。
毕业五年,希望能尽快带着孩子重回母校的怀抱,再一次感受母校的温暖。愿母校蓬勃向上,愿老师们平安健康,愿一切的美好镌刻在我的心上!
文章发表于2023年5月10日《山东大学报》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