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奔流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6日 14:14 点击次数:

以时间为线索联结故事的时候,在学校的日子仿佛有了具体而鲜明的形状,立体且生动。当我找到回忆的起点,无数个记忆的元素便像一条条支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我的脑海,于是,奔流的记忆包裹了我与山大的每一段故事,翻涌、向前。

威海这座海滨城市建构了我对山大的初印象,它以海的辽远包揽了浪漫的自然与烟火气的人间,显示出它的宽容与亲密。学校背靠大海,融于这广阔之中,和这座城市的生活交叠在一起。初入山大未满一年,文学作为我与山大相遇的连接点,是带着一点儿诗意的,容易让人沉醉其中,尤其是海的存在,满足了人们对文学的幻想。九月入学伊始,我便有了两个隐形的身份:我是一个记录者,带着文学与理想,以时间为坐标开始书写在校生活,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把琐碎无常又鲜活生动的日子粘贴起来;我还是一个研究者,入学第一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这个专业的研究者,要带着自信在研究领域坚韧跋涉。生活把文学的理想交付于我,文学在日常的缝隙里不断勾勒生活,于是,我便带着这两个身份在山大的四季中穿梭。

我在山大是和文学打交道的。在大多数人的经验中,文学仿佛充斥着浪漫的气息;但对涉足文学理论研究的我来说,文学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它和天地没有分明的界线,遥遥相望的只有无尽的海平线。在这个专业中学习,就像用五彩的线把理论与现实编织起来,乐此不疲。我常把自己比作研究文学的数学家,理论的文字落到我的肩膀时,我便用这些文字推导出一个文学理论的公式,用逻辑的思维分析文学作品,用多面的视角审视生活中的现象。人们常常以物质层面的“有用性”来衡量文学专业的研究价值,如果你能真正走进这个汪洋的世界,便会发觉这样的衡量标准就像一只失重的风筝,只能无力地飘浮在空气中,因没有线的牵引而失去方向。文学给了我们看世界的多棱镜,万花筒般的生活像无解的方程式一样,只有多角度地观察才能看到更丰富的事物。我们学习的文学理论连接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像一朵朵浪花一样汇聚、跳跃、奔腾。

就拿人类世界最核心的精神需求之一“爱”来说,它与文学理论的世界密切相连。从古希腊哲学家对真理之爱的追求,到近代思想家对囊括更多事物的爱的反思,都是人类经验的总结与智慧的凝练。而这些对爱的认识则是文学研究者分析人类情感与文学关联的重要素材,也是文学写作者审视人物、打造生命伦理空间的基础。汪民安的《论爱欲》、韩炳哲的《爱欲之死》、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等著作,从抽象思维的角度建构起我们对精神之“爱”与现实之“爱”的理论认识,彰显出其意义和价值。初入文学理论的殿堂,很难透过表层晦涩难懂的文字把握思想的核心,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会让人不自觉地沉入它的宇宙。对于一个文学理论研究者来说,获取理论的冲动就像漫溢的星辰,即便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形状和位置也无妨,只需抬起头跟着它们旋转就好。

除了理论本身给予我的巨大满足感,在山大发生的故事同样汇入了我记忆的奔流中。一群在理论的海洋中相遇的人会碰撞出多大的浪花呢?有朋友戏谑说:“那得是千尺浪。”我们会因为一个理论而生发无限的思考,会对一个思想家的生平事迹进行讨论,会针对对方的论点给出各种意见,在天马行空的思维中捕捉彼此的思想坐标。而在理论学习之外,每个人都努力扎进生活的土壤。我们会找一个空闲的时间,慢悠悠地去一家小店吃顿大餐,如果天气刚刚好,那就溜达着探索一下这个滨海小城,跟本地人聊几句天,寻找那些小巷子,探索这里的经典美食……总之,和一座城市最快融合的方式就是不断走进当地人的生活。这些点滴慢慢渗透到我的学习与生活中,丰富、多彩,刻着回忆的纹路。

我和山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就以自己的包容囊括了我和同学、老师、文学以及四季的各种交集,这座城市也记录着我在这里走过的足迹,或许这就是归属感吧。在文学理论和生活的海洋中奔流的我,将继续以一个记录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在于山大度过的时间中奔涌、向前!

文章发表于2023年5月31日《山东大学报》第16期


【作者:王新宇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