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一生芳华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7日 08:40 点击次数:

寒来暑往,山大节气循环往复;青春荏苒,山大学子来了又去。又是一年毕业季,行走在挂满横幅的弘德大道,不禁想起儒学院的纪红老师曾用心写下的毕业寄语及相关文章。2020年,她撰写且展出的寄语是“博文约礼,德行天下——祝前程珍重,凡你在处,便是山大!”但她内心还有一则未展出的寄语“永远保持欣欣向荣的力量,一直都在茁壮成长的路上,愿你心内心外的山河无恙!”她曾写文讲述立德树人和草木文化美好圆融,和弘德大道、毕业大道有机契合,彰显出美好的山大风格。她认为“正是有了丰美的岁月、珍重的情怀,有了同心同德相生相证相得相成的时光,山大人才成为山大人,山大才之所以山大”。

2023年4月10日,年仅54岁的纪红老师安然离世,与花木同眠。当晚,我在公教楼前盛开的晚樱树下得知这一噩耗,不忍相信,心生悲戚。而纪老师曾在《山大草木图志》一书中记述过这园晚樱“春来一林子的繁花锦绣,烂漫到难管难收”。一直想为纪老师写篇文章,却世事难全,遗憾和追思之余,庆幸仍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值得珍藏。于是,在这炽热的、明媚的盛夏,书写我心中赤诚的、明亮的纪老师。

纪红老师是我相识许久的文友和故人,她爱天地爱众生爱草木爱自然爱山川,她看似平凡却弥足珍贵。她带我看过青山翠微,讲过花开的节气,讲述《芳华》的感悟。她认得山大的每一朵花,心疼每株被伐的树,更给过我无数温暖与能量。她虽不幸患病,却愈发坚韧乐观地生活,不仅创办了“花开的节气”公众号,出版了《安知时节好:山东大学二十四节气》,也参编了《山大草木图志》。她多次赠我书籍,甚至赠我“木瓜”。她曾带着一行山大学子走在山大校园,如数家珍地讲述花花草草;她曾分享她珍藏的四季植物和种子,认真讲述山东大学二十四节气。她在给我的赠书上题下“万物欣然,精神明亮”“春风走过,大地知道”……热爱生命、用心生活、善良正直的她,一度是我热爱山大的理由。

百廿山大,草木关情;花木扶疏,芳华永驻。山大122岁年轮积淀下来的不仅是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有默默陪伴山大和山大人的花草树木。她记得山大每一棵树的位置、每一朵花开的时间,熟悉一草一木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同的季相变化。她说山东大学植物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校园草木的光华、灵秀、芬芳、精神,早已浸润在无数学子的浩然之气和品格风骨中。她讴歌了节气、生命、时光、山大草木的美好。她说“风吹开了山大繁花、吹绿了山大草木,阳光和煦清透,洒向花朵绿叶,与蓝天、大地相生”。她常引用海子的诗歌:“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二十四节气里,她最喜欢的是“小满”,她说“盈亏相生,满损相益”,“世间万物皆在此时小得盈满,小满的意义引领着芸芸众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证得生活永恒的意义。”纪老师的讲座经常选在小满,纪老师公众号的最后一篇文章也定格于2022年的小满,她在文末写道:“人生苦短,知足常乐;不求圆满,但求自满;不求美满,愿得小满。”而她在《安知时节好》一书的末尾也写道:“天地仁厚万物生,一切皆在生生之境。写满二十四节气的一程,一个个节气也生长进我生命的春夏秋冬。”她从中“蓄下生机和热爱,获得力量和道路,在万物美好我亦有分的自觉中,安之若素、心定意平”。

我与纪老师因文结缘。2014年夏,我与纪老师在某场讲座初遇,与她素未谋面的我,仅凭文字的印象在茫茫人海中认出了她。2015年春,纪老师约我和菲菲一同游览兴隆山校区。她亲切随和,带我们走进山间,认识车前草、点地梅、地黄、苦菊、马兜铃等野植。她与我们席地而坐,分享自制的美食,讲述她热爱的父母、丈夫、孩子,念着母亲教给她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的外婆也曾教过我这些,这是传统文化更是文化传承。2016年秋,纪老师带着我和朋友,坐了漫长的公交车,抵达质朴的村落——玉河泉村。我们不亦乐乎地捡山楂、柿子,挖野菜、采野花。2016年冬,纪老师的《安知时节好:山东大学二十四节气》出版。纪老师曾邀请我写读后感,我一再耽搁,只在散文《生活的天籁》里提及纪老师及其作品的美好,纪老师却欣喜地摘录到公众号,并为我写了真情满溢的文章《她是那么美好的女子》。2020年重阳节,已经博士毕业的我,与纪老师相约洪楼,聊工作、聊生活、聊草木,她鼓励我继续做博后。2021年10月15日,恰是山大百廿校庆,我和纪老师在校园偶遇,我骑车载她去餐厅吃饭,逛了山大博物馆,陪她签售了她视若珍宝的《安知时节好》。傍晚,我又骑车送她回家,她还热情地邀我日后去海南找她玩。未曾想,挥手自兹去,这一面竟是最后一面。2022年校庆日,我给久别的纪老师发信息,嗔怪她这般避世,是不是不喜见我了,盼着她下次归济时“哪怕只是让我再见一眼,再在校园同行一段路,亦是知足的”。纪老师温柔地回复“哪能不想见你啊,你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却也说道“拼于保命,力不从心,身不由己”。未曾想过,有些“再见”,却是再不能相见。

她说“万物生长,枯荣生息,一切皆有时”。她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有序,万物循时,天地有信”。她笔下的“清明”本义美好,“清洁而明净,每朵花都开在清净的质地上。”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在芳菲亦清明的四月离开,大抵是为了让喜爱她的人在每一个花开的节气、每一次清明的时节想起她。她曾告诉我“心意相通,无需多言,美好同在”,我更愿意相信,她并未离开,只是化作一株草木,有灵有情,生生不息,与美好同在。

文章发表于2023年6月28日《山东大学报》第20期


【作者:何淼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