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与你上同一堂课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03日 16:10 点击次数:

2023年,我总算兑现了八年前的承诺,回到高中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一堂诗词课。

八年前的一个周末,班主任老师给我们播放彭敏的节目,在那时我认识了妙语连珠、才华横溢的彭敏老师,并当即立下志向:以后我一定会像他一般站在舞台上,向更多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哄然大笑,但班主任老师却认真地跟我说,希望我梦想实现之后回母校进行授课,把我热爱的诗词文化和成语文化传递给学弟学妹。

回到母校的那个午后,我心情有些忐忑,这是一份多年来对诗词文化的热爱,是一份对老师当年期许的回报,亦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我精心准备后方才踏上通往教室的走廊,一路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那些裹在校服中的年轻身影在一旁欢声笑语,许久未曾嗅过的青春味道逐渐唤醒我关于高中的记忆。站上讲台之后,触目所及是所有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心里的不安稍稍退却,我开始以饱满的热情给他们讲述杜牧的故事。

我给这次授课取名“心怀猛虎,细嗅蔷薇”。提及杜牧,很多人会想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想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想到“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他似乎很难摆脱一个风流的标签。其实,他只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落魄诗人,在不被认可的时代掩埋自己的才华。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幼时身世显赫,“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从小养尊处优让他见惯歌管楼台,家世衰败之后亦是尝尽人情冷暖。巨大的家境落差并未摧毁他的心志,他在万卷书中抬起高傲的头颅。他科举一考及第,做官扬州时有权贵牛僧孺惜才于他。他的一首《张好好诗》流芳百世,为他笼罩上“深情”的滤镜,一首《叹花》又恰到好处地强化了风流的标签。可除却这些,他还有很多故事,他的《阿房宫赋》《赤壁》《题乌江亭》,无一不是对历史的惋惜,似乎他心里有一团火,可路过的人只看到烟,那个时代给不了他盛唐,只能把月光照耀在他的二十四桥上。

授课完成之后,孩子们沉默良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笑牛僧孺派人对杜牧的跟踪,也惋惜杜牧错过心上人的悲剧,他们给杜牧贴上标签又撕去标签,表情随故事发展而变化。或许有人以后会对诗词有更大的兴趣,哪怕只有寥寥数人因为这场活动对诗词产生课堂以外的探索,都是对这堂课的肯定与支持。班主任老师默默坐在后排,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他说:“我很高兴与孩子们上同一堂课,也很欣慰看到你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做一道影响他人的微光,这光微而不弱,足以照亮一方天地。”

“我是行者止于岸,你是蔚然无尽蓝。”我在这一刻回头张望,曾经的老师始终温暖着每一群少年。

文章发表于2023年9月27日《山东大学报》第25期


【作者:郭笑彤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