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们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9日 09:00 点击次数:

  近来在家,闲暇时,看了影片《死亡诗社》。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59年的威尔顿预备学院里的故事。
  威尔顿预备学院有着凝重的教学风格,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敬重。然而,固定不变的教育模式又使得它像一株千年朽木、一汪万年死水。朝气勃发的孩子们在本该最狂热、最激情的年龄段里感到的除了无尽的单调,就是无尽的单调。如同一群被生生折断羽翼的鸟儿,如同被禁锢在囚笼里的猛虎,如同失去双目的野猫。而翻天覆地的改变发生在基廷老师的手中。基廷老师的到来给这一片死沉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似春风拂面,似暖阳照耀,似百鸟齐展歌喉。但上帝和这群勇敢的普罗米修斯们开了一个玩笑。影片最终以尼尔自杀、基廷老师被辞结尾。像神话中盗取光与热的普罗米修斯,英雄终是这般落寞的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一所刻板严格的名牌中学,一个对生命有着独到理解的老师,一群激情四射的学生。《死亡诗社》缓缓拉开序幕,又落下帷幕。透过这部影片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充满束缚和压力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基廷老师与他的学生们构造、追求的,洋溢着自由与激情的梦幻天地。
  基廷老师是良师,是益友,是船长。他指引着学生们发现梦想,选择人生,坦然面对自我,用崭新的视角看这个花花世界,做独一无二的“我”,走自己的想走的路。正是基廷老师领头羊的作用,有了“死亡诗社”的诞生,有了尼尔、托德等漂浮着的、向死而生的自由的灵魂。恰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在基廷老师的课堂上,尼尔重新找回了自我。激情被点燃,生命在飞扬,灵魂在奔跑。他重组了死亡诗社,瞒着父母参加了“仲夏夜之梦”话剧演出,舞台上的他是一个自由的精灵,拥有寻梦者的天真执着。然而当巨大的帷幕落下,阻隔了光明,阻隔了温暖,剩下的是无边的黑暗,弥漫的凄冷。在冰凉如水的夜,漫天飞雪的夜,尼尔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带着满腔不可抑止的愤懑,背着现实生活的冰冷与漆黑。而更可笑的是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抗竟成了迫使基廷老师离开的借口,这该是何等的嘲讽与可笑!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令我动容震撼。广袤无垠的原野上群鸟竞飞,冲向自由的蓝天,无可抵挡。这是对自由的向往,对梦想的执着,对禁锢的反抗,暗示着基廷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挣扎、奋起、不屈,漫天之势撼人心魄。纵使如昙花一现,这个世界也留下了他们的影子和声音。“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
  《死亡诗社》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简单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不简单的思考,甚至十分沉重。威尔顿预备学院的古板教学扼杀了幻想的灵魂,我们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小开始参加各种班:舞蹈班、书法班、奥数班、英语班……父母的想法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的童年哪里去了?十二年寒窗苦读、挑灯夜读、埋头死读,只为一朝高考金榜题名、光耀家门,于是我们的快乐哪里去了?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最终走向了寂寥的结局,但是却在人间留下了光明与温暖;基廷师生“盗取”自由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然而是不是也会留下激情与梦想?正如影片结尾外表胆怯、内心火热的托德站在课桌上,在基廷老师离开的瞬间,呼喊着:“船长,我的船长。”我相信基廷老师不会放弃,学生们不会放弃;我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廷、尼尔、托德,去追寻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成蕾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新笑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