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1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在历经约两年零九个月后终于落下了帷幕,案件以罪犯林森浩被执行死刑为告终。曾经作为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一名优秀学子,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但因为争荣誉,因为嫉妒、“看不惯”这样的阴暗心理不断累积,最终走上了一条没有未来的不归路。林森浩的例子是一个极端,感叹唏嘘之余,我们更应该对大学教育进行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常常能教育出顶尖的成绩,却教育不出顶尖的人格呢?
无法否认,大学阶段,学生们不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保研或考研,学习成绩与比赛荣誉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高考是开启人生新大门的敲门砖一样,都是无比重要的到达更高层次的人生阶梯。但为了奖学金和保研名额,为了能拿到更好企业的offer,学生们可谓“各显神通”,为了荣誉拼的头破血流,甚至完全不顾同学之间的情谊,撕破脸。
短期利益来看,在你争我抢的过程中,即便有“收获”,但是同学们之间的重重矛盾也会时刻像一块石头压在胸口,让你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长远来看,很多同学走进职场以后,非常有可能是同行,在讲究人脉的社会圈子里,不排除需要对方帮助和扶持的可能,大学间的小矛盾如果蔓延到以后的发展中,对双方不会有任何好处。而且,即便一时“获利”,人格上的缺陷迟早会在社会这个真正炼丹炉里暴露出来,对个人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健康的人格才是在社会上长远发展的基石。
总之,优秀的成绩只是对学习能力的证明,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与成绩相比,健康的人格才是激励着一个人不断前进的真正推动力。一个只有优秀成绩却没有健全人格的人,只会是社会的毒瘤,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