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爱同行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9日 10:27 点击次数:
生活中,我们总是以形形色色的方式接触着公益,公益环保,公益捐赠,公益献血……每每谈及“公益”一词,我心中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公益”?搜集了许久的资料,有这样一个解释差强人意:“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的公共产品”。面对这样的阐述,我却更愿意用另一个词来诠释我对它的个人理解——“博爱”。
“公益”是一种举动,而“博爱”则更像是一种认知,一种思想和一种态度。无疑,博爱是我们践行公益的思想前提,也是我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核。常怀一颗爱人之心,方能为他人谋福利,创幸福。
从古至今,博爱思想贯穿千年,其魅力与感染力丝毫未减,并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助推了现当代公益的发展。上至春秋战国, 孔孟“仁爱”广为流传;下到现今当代,大众“公益”遍行于世。可以说,博爱的思想一直是支持我们践行公益的最坚实的力量,公益的精神内核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它是中华文化中有关“爱”与“仁”的一股强大的分支,历经千年,在风沙的淘洗下愈发熠熠生辉。
依稀记得,自己对“公益”一词的最初认知来自一张图片:一双大大的眼睛有着直抵人心的感染力。透过那双眼睛,我能读懂来自女孩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能听见她 “我要读书”的急切而无声的呼喊。那是希望工程的宣传照,它曾触动无数人的心灵,让千千万万的人们开始关注并热心于公益事业,其中也包括那时尚且年少的我。迈进大学校园,我便开始了奉献爱、播撒爱的旅途,加入爱心协会,为自闭症儿童带去温暖与光明。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喜爱,尽管他们的话常常会略显幼稚而且难以明白,但他们的感情单纯而素朴,感受他们言语中毫不掩饰对你的喜爱是一件美好又幸福的事!而那些在联系对点学校时的困难,也在无形中得到了补偿——孩子们的微笑,自己品性的成长。一切小小的不如意,都将被挫折磨砺成最锐利的锋芒。
我无法评价自己做得是否足够优秀,但因为对那群孩子的喜爱,我无怨无悔地付出,尽己所能,为他们送去更多的美好与光亮,这便是我践行公益的方式——向世界传递更多的爱与善良。
公益的方式千千万,但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无非只有一点——“爱”。因为对自然爱得深沉,我们携手彼此,构筑起绿色的天堂,那里风很轻,云很柔,天很蓝,碧草很香;因为对同胞爱得深沉,我们慷慨解囊,搭建起爱与善的桥梁,那里没有灾害的伤痛,没有焦灼与痛苦的脸庞,废墟上也能绽放璀璨的希望;因为对生命怀着最深沉的热爱与崇敬,我们献出自己的殷红血液,让它的流淌缔造另一个生命的奔放。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自当延续着这种来自千年前的文明传承,爱身边的人、事、物,尽己所能,福泽他人,不吝心中大爱,不忘肩头重任,努力践行公益,在实践中历练出更优秀的自己。要知道,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爱,也能浇灌出丰硕而甜蜜的未来。愿你我一起,携爱同行,照亮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供稿单位:能动学院 作者:李昭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