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六个月海外战略布局后回国的消息频频登上财经消息头条,这将乐视——一个前段时间饱受灰色操作争议的创新型企业再次带回人们的视线中。
抛开乐视牵扯官场风云、对股票的解压和质押进行灰色操作的传闻不谈,乐视对网站模式和服务的创新一直走在中国前列,并在2010年挂牌上市,成为A股首家网络视频公司。在视频网站层出不穷,视频来源愈发广泛的市场现状中,乐视凭借收费+免费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视频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的格局创新,近10000小时的正版影视内容库、海量电视剧和电影的首播甚至提前播放的版权创新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企业之一。如今,人们可以坐在沙发上,通过乐视超级电视的屏幕,藉由乐视盒子的无线网络点播,欣赏到任何想要看的电视节目。乐视用“五屏一体”的模式,颠覆了中国视频行业的传统格局。
然而,乐视从巅峰走向低谷,不过短短数月。互联网电视的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频频发文,对视频行业进行了空前力度的整顿。受此影响,乐视盒子停售,乐视网股票四度停牌,市值蒸发了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一个具有巨大产业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何屡屡遭受制度与体制的排挤?中国创新型企业路在何方?中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漫漫长征还会遇到哪些障碍?透过乐视瓶颈之一斑,我们可以窥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政商交界的敏感地带使众多创业者难以涉足
以乐视为例,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是一个善于抓住“关键关系”的商人。他通过在各个领域人脉的积累,为乐视的商业合作,上市推广,合资融资铺平了道路。经商者为了自己的企业积累人脉、利用人脉本无可非议,但一旦与政治沾边,就是踏入了警戒区,随时有被媒体大众,商界人士以及政客官员怀疑甚至炮轰的危险。“令家的一个亲戚在乐视占有股份”的传言也使一些公司碍于乐视与政要的关联而放弃投资。对于乐视而言,政治关系为它带来的谣言和风险远比利益和好处多。
制度教条限制创新企业的发展
对于体制下的创新企业,即使企业的理念和模式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繁复的各种手续办理与冗杂而无意义的“走流程”也使得创业者心力交瘁。以视频行业为例,除了高昂的内容版权费用与带宽费用,企业还需申请多种牌照,受工信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信办等机构的多头监管。由于标准不清、政出多门,业务时常受制。即使是如阿里巴巴一样资本雄厚,实力强劲的大型创新企业,也等不及国内繁复的上市程序而选择在美国上市。不得不说,商业中的形式主义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政策发展速度滞后于企业模式变革
乐视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总能走在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前面。版权定价,网络首播,视频自制,超级电视……乐视不仅走在竞争对手之前,走在市场需求之前,也走在政策体制之前。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规定,互联网电视的内容必须集成在牌照方的播控平台上,今年7月更是针对互联网电视下发监管令,严禁牌照方与总局正在查处的严重违规的互联网企业合作。这无疑是对乐视的一记重拳。如果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整改,乐视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受到破坏而不受自己控制;而不完成整改,乐视极有可能被吊销互联网视频牌照。乐视已被迫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在乐视面临巨大政策压力和风险的时候,乐视网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贾跃亭已远游海外数月,他何时归国,归国后能否带领乐视走出瓶颈,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数我们还不得而知。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中国企业向创新型方向转型是历史必然,如果要加速转型步伐,就必然要让政策与制度尽早跟上企业模式的改革,鼓励更多企业家创新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不让滞后的政策成为转型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