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的雍和宫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23日 08:23 点击次数:
烟雾升腾,逆光,有着浓糖水游动的质感。
下午两点的雍和宫。
常来北京,却是第一次踏足雍和宫。若不是借着社会实践的缘由,我对这宗庙类的场所多是敬而远之。
雍和宫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雍和宫大概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下午两点的雍和宫,阳光强烈、直接。夏日里,浑身上下是“滋滋”作响的日光。香火却清冽的弥漫,沁透心脾。
下午两点的雍和宫,人很多,却没有喧嚣,人们举着香火安静地穿行。我静静地观看各式各样的人们和他们膜拜时不同的神情与体态,网结着无数密语与祈愿。
下午两点的雍和宫。旁边有个姑娘,娇小的身子直直地跪在垫子上,长发垫着阳光浮起。小喇嘛提着扫帚轻掸尘土,均匀的触感,“沙沙地”,仿佛在心头拂过。孩童面面的小手执拗地转动巨大而沉重的经轮,经轮发出幽暗的声响。老外手中的DV在殿内不住地拍,小喇嘛怯怯地上去拍拍他的手臂说 “NO PHOTO!NO PHOTO!”,
下午两点的雍和宫。几个世纪守黑了脸的大铁缸里,一只乌龟在某个自以为不为察觉的时刻,偷偷地从水底浮出,得意地伸出脖子,透着气。阳光照过叶子繁密的树,打在百年的石路上。
下午两点的雍和宫,那温暖的淡定里,少了点宗教的意味,多了些世俗生活的自我期许。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郭婉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