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未老先衰”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0日 08:29 点击次数:
一堂选修课上,老师讲了这么一段话:“我在学生宿舍看到过一些学生夹在书中的‘座右铭’,什么‘醉’、‘忍’、‘熬’都有,也见到过个别学生写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岁月不饶人’、‘难得糊涂’等字样,着实让我有一种五味杂陈之感,这就是未老先衰呀”!唉,“未老先衰”,这自然让我想到了“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等成语典故。我挺理解老师这种忧患的。要知道,老师点到的情形虽不是多数,但这种心态应引起我们年轻人的高度关注。
其实,这些思绪如果出现在社会上,那倒可以从多方面加以理解,而如果发声于我们青年学生之口,这就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本该高唱“前进之歌”的大学生,却低吟起了“秋之赋”,这心理年龄可超出了生理年龄了!如此心态自然会产生懒惰情绪,而懒惰就如同生锈,比用心学习生活更能消耗身心,一旦被懒惰情绪支配,必将一无可为、空耗时光。我们可是从众多学子中冲杀出来的“天之骄子”啊,怎么一下子就没了锐气和精神了呢?还是看一看校门外那一双双羡慕的眼睛吧,我觉得唯有珍惜和感恩,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未老先衰”实际上也是一种陶醉,而这种陶醉已远离了期望、责任和嘱托,将来会后悔和惋惜的。
谈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号称“胡子将军”的孙毅。孙老将军戎马一生,年长的同僚都叫他“孙胡子”。有一次,孙毅遇上了骑马而来的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参谋长,朱总司令说了:“你可晓得,红军的条令规定不能留胡须。难道你不怕我关你的禁闭吗?”孙毅说:“不怕,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是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地往上长。这胡子的意气,像人的精气神,剃不得!”于是老将军的胡子就“合法”地留下了。一直到后来,解放军的队伍里,留胡子的也只有他一人。伴随他胡子一起留下的,就是那股“精气神”。老将军一生意气风发,能征善战,不畏强敌,精神振奋,表现出的是大无畏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另外一人是电视剧中的人物,《亮剑》中的李云龙,他所展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不敌而决意死战”的亮剑精神,也是“精气神”的生动体现。这两个人物离我们虽远,但他们所凝聚的这股“精气神”,值得我们敬仰。
我在想,其实做学问也一样,只有凝神聚力,做事的劲头才能足起来,抵御风险挫折的能力才能强起来,理想目标的实现才能顺起来。这样看来,“未老先衰”恰恰是“精气神”被淡化了。我们有时也有患得患失,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便一蹶不振,消极沉沦;有的时期进取心不够强,贪图安逸的生活,学习只满足于过得去;等等。能否提得起“精气神”,说到底是一个理想与责任的坚守问题。我觉得这两样东西,是我们奋发的灯塔,是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是事业有成的动力源。如果没有了这个,肯定打不起精神;如果有了这个,自然会信心百倍,满怀激情,必有大进。真诚地渴望包括我在内的山大学子,人人都怀着一颗“不老”的心,坚守理想和责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释放潜能,激发活力,勇于超越,一往无前!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胡平舸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