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风景旧曾谙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2日 08:49 点击次数:

  黑白居,青石港,烟花巷,流水桥,默默浸过江南那些寂寞斑驳的流年。春去春又回,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明月依旧,江南似是镂与彩云中的记忆,飘渺而又大气。“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是属于江南的风景;余光中、席慕容的乡愁,朱自清的桨声灯影是独韵江南的记忆。
  有人说,一部江南人文史就是半部中国文学史。不可否认,江南的青山秀水的确泼墨般挥洒出一方人杰地灵。徐志摩、郁达夫、韦庄、白居易,江南才子的风流才气在这清隽舒缓的墨迹中展露无余。纵横寰宇,也怕只有这回廊幽幽、烟水玲珑之地能有这番柳絮纷飞墨点香的景象吧。
  红楼梦有云:当时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门曰閶门者,最是这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曹公敏慧,在江南的故土人情里刻写了一章章旷世情篇,一页页荣衰命运录。同在这方水土,聊斋先生一支笔毅然跳出红尘俗梦,挑拨着那鬼魅灵魂灯,为江南在清丽里平添一抹神秘与妖娆。
  又常说: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江南向世人骄傲地展现着上天的宠溺,无论是秦淮河畔的乐音还是家在江南黄叶村的画意,都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品嚼,“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喜好江南。”胡晓明教授如是说。布衣才俊好江南,殊不知帝王亦钟情这毓秀之地。当年完颜亮因着一句“三秋桂子,十里桃花”挥军南下,不知当时的江南忧喜何处。
  帝王插足,势必让闲情风月染上金戈铁马的尘埃。就近而观,那年大清的铁骑令这块土地带上了改朝换代的创伤印迹,歌台舞榭顷刻坍塌,莺歌燕舞戛然而止。然那残垣断壁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前朝的繁华。于是康熙南巡,有意无意地去抚平这块土地的哀伤。
  江南的小桥流水,微风细雨,总能让人品出遗世独立的静谧,而这份沉静淡然何尝不是经历过繁华落寞,更迭得失后的宠辱不惊。
  晋朝南渡,江南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开始。南朝建都建康,奏响了一曲安乐和谐的水龙吟。后来,杨广带着北方朔漠的杀气血洗南朝王室,硬生生在江南拉开一道“血盆大口”——京杭大运河;朱笔一挥,又将钱塘变成了杭州。而后江南便沉默了,除了杭州,整整一个唐朝,他只给人们留下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印象,难得被世人记得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亦是一种孤寂的情怀。
  由此,竟也庆幸有过康乾这番跨越百年的下江南,似画唇点朱眉给江南重着颜色。《南巡盛典》称:“今自渡淮而南,凡所经过,悉多重加修建,意存竟胜。”可谓“岁月流光五十载,两江风景一时荣”。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江南拨动了心弦,百年时光流转,我们仍对它痴心不已。打江南走过见那烟花三月,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也见那老旧的江山城墙上倔强地带着历史刮下的斑驳,一春烟草,满城风絮;更探过三生石上的刻迹,静静观想着那千古不变,万世永眷的江南情节。
  我打江南走过,只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周恋榕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孙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