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浮躁吗?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27日 09:05 点击次数:
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讲到了“浮躁”。老师说:“咱们有的同学,坐不住凳,稳不住神,听不进课,沉不下心,课堂上就能感觉到他心烦意乱,这就叫浮躁”。老师接着说:“学习浮躁,难成正果。”听罢此言,课堂上静悄悄的!我在想,自己有过浮躁吗?老师是在说我吗?
浮躁是一种不良情绪,心理学甚至把它纳入“亚健康”之列。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一旦沾染了浮躁,不但出不了成绩,还会陷入盲目。一旦浮躁了,就不可能坐下来认真学习生活。但凡浮躁者,无不自满自足,自我感觉良好。即便能坐下来,也是心猿意马。对于学习,“身入”而不能“心入”,就像井中的葫芦,看起来沉下去了,而实际上还飘浮在水面上。
当今社会,我们正赶上了大变革的历史新时期,生活的五彩缤纷、变化多端、节奏加快以及各种矛盾的交织混搭,必然给我们思想上、心灵上、意志上带来冲击和影响,客观上为浮躁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于是,我们有时就沉不住气了,只想走捷径、取近道。尤其是在看到别人没下更大力气、却轻松拿到丰盈的果实之时,在羡慕之余,总是慌神。有时甚至六神无主,坐卧不安,心浮气躁,胡思乱想。
浮躁是人生的大敌,浮躁说到底是缺乏一颗平常的心、宁静的心,泛“宽”、泛“空”、泛“大”。很多时候,浮躁的心只看到了马的速度,却看不到牛的精神,不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对待每一件份内之事,在这种心态驱使下,盲目求“大”、求“高”、求“快”,用一颗近乎贪婪的心践踏自己,最后又往往在贪大求全中摔跤。
拭去心灵的浮躁,关键在于坚守理想和志趣,保持强烈的责任之心。必要时,还得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浮躁往往会造出些虚浮浅表的“泡沫”,使人得到暂时的鼓舞,但即使有些成绩和进步,也往往是竭泽而渔、昙花一现,没有了后劲。因此,我们应崇尚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真正把浮躁不安、急功近利抛在脑后,沉心静气,稳住心神,拭浮去躁,大道直行。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胡平舸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