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父母在,不远游?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28日 14:27 点击次数: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而当今社会,更多的人选择的是漂泊在外,很多人在“北上广”打拼,我们是该选择陪伴在亲人身边,还是应该选择在外打拼?毕业季来临,想必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感性的问题,但我们却要用感性加理性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其实,最近我也在一直思索这个问题,我渴望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极致繁华,不想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可是一直以来的恋家情结又让我舍不得离开父母,我想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但是自己都不能确定未来是否能在大城市养的起自己,更别提养父母,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自己就开始动摇,我是要去大城市呢还是回到父母身边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就这样过日子。梦想的不甘,现实的艰难总会不时地敲打着我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心。有句话说的还是颇有道理的,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了很多也跟父母交流了很多,现在我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鄙薄之见。
  作为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从古贯今,我们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忠、义、孝、悌、礼、义、廉、耻无不时时刻刻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谈及“孝”,我想基本所有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父母。对于很多人来说,“父母”是自己内心不敢触碰到的痛,不想让自己的未来将就,但又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让他们颐养天年。
  其实上面的话并没说完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要辩证的理解,孔子既强调子女应该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的目标时外出奋斗。这位同学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我想说,遵从自己的内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家庭状况也不尽相同,不管你问任何人,他都不能够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大多数时候,我们在问出这样的问题时,其实自己心里也有了一定的答案,我们只不过是希望找到与自己想法基本一致的人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固有观念。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父母希望自己将来回到自己身边,而自己觉得要孝顺父母,听从父母的意愿,觉得不能远游;还有一种是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是自己心里不能接受父母在,自己去远游,不能照顾双亲。依照我的观点,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能觉得“父母在,不远游”的人必定是心里装着父母,懂得感恩的人,他们放不下父母,想照顾父母却心怀一个可能代价比较高的梦想,一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也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把父母接来身边,给他们好的晚年,好的生活。总而言之,一切的纠结都来自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下面是我的观点:
  首先,至于毕业以后的人生轨迹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点想法,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告知父母我们的想法,是选择去一线城市奋斗还是回到家乡,在与父母充分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如果是父母希望我们留在身边,那我们要综合考虑家庭条件,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父母可以照顾自己,身体健康,他们也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那么,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跟父母好好谈谈,我们有必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出去闯一闯。“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是的,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这些高贵而无私的感情都是为了让我们最终成为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人,就像舰艇终要离开母舰去远航,情感上可以无限延长,但精神上,我们必须独立成长。孝,而不顺,这是子女所能回报给父母的最好的爱。只有孝而不顺,才能够尽可能的处理好对父母的爱和追求自己的生活之间必然要产生的那些矛盾。“孝”是前提,对父母已一定要尽到应该赡养的义务,“不顺”,是坚持要走自己的路,不充当上一代人的傀儡。人生就像走路一样,父母在前,孩子在后,中间保持一段距离,但父母慢慢地老了,走得越来越慢,孩子却正当盛年,步伐加快,中间的这段距离在不断缩短。每个人都将迎来生命中这样的一天:孩子与父母并肩行走,而行动的方向不再由父母决定,而是由孩子来把握。
  如果你的父母充分尊重你的意愿,父母允许你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不要自己觉得不孝,孝也未必就是一直呆在父母身边。当我们为了梦想去北上广拼杀,谁又能说我们的梦想里没有父母呢?我们也是想给父母更好的生活,只是我们暂时要离开父母一段时间,或许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团聚。人生不长,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犹豫纠结。想做的,只要客观条件允许,就放手一搏吧。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还是喜欢那句完整的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只要有“方”,就去吧!
 

【供稿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张一萍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镇麒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