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原计划去参加小树林的试讲活动,去真正地体验一下老师的感觉,但因为辩论赛只能请假了,不过,坦然说,没有任何遗憾,因为自己收获了很多。
这其实不仅是我大学的第一次辩论赛,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我接触过演讲,接触过主持,唯独辩论一直不敢尝试,觉得辩论是一种思想的交锋,自己应付不来。这次参赛也是因为领队找到我问我还有名额要不要参加,我心动了。心动的代价就是几天里的迷茫,我不知道辩论需要做什么,甚至连流程都不知道,只知道就是互相说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这几天真的是付出了很多。我们自己查视频来熟悉流程,分为正反方来互相争辩寻找突破点,就连在宿舍,我的伙伴都会突然跑过来说:“王娟,你看啊,我又想了一个点,你看能不能攻破我……”有时候想想,我们都快走火入魔了。开篇立论与总结陈词是最让我们头痛的,又想在既定的时间里说得更多,又想说得更好,真是难倒了我们这群理科生,大白话一改再改,只是试图让它更深入人心一点,更有说服力一点。
辩论赛定在下午四点,与我们对决的是艺术学院,我们的辩题是“应不应该鼓励年轻人到大城市闯荡”,我们承担的是反方。外面一直下着雨,我们几个人穿着高跟鞋在雨中艰难地等着公交,今天的K55好像少了很多一样,反正感觉身边过了不知多少辆36路,却怎么也等不到去中心校区的公交。大概是因为雨的缘故,天气骤然冷了很多,我们几个就那样打着伞、看着辩词、等着公交。总算上了车,大家心里的紧张又多了几分,平时去中心30分钟的路程今天似乎很快就到了,恍恍惚惚的我们就站到了辩论场上。我方队友真的是很紧张,看到四辩在说话时手都抖得那么厉害,心里也很是心疼。原先准备的很多东西似乎都没有派上用场,大家都依靠着平时的对辩在进行着“条件反射”。整个过程都进行得很紧张,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是觉得只要有机会说我就得表达我的观点,就这样,辩论赛结束了。
老师点评时批评了我们场上双方的八位辩手,因为我们一直在围绕两个点纠缠不休,而没有更宽更广的来认识这个辩题。有一句话,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其实辩论没有输赢,只要我们的辩论能让更多年轻人在选择时更加理性,我们的争论也就有了意义。意外的结果,我们赢了,我也被评为“最佳辩手”。最后,对方主动与我们握手,那一刻,我觉得输赢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友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