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一月早梅三月蝶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0日 09:40 点击次数:

  我欲寻自然之美。
  我问木槿,木槿只是朝开暮谢;我问牡丹,牡丹仅是华贵一时;我问雏菊,雏菊只于阳春争艳。
  此皆一时之美,而我所寻乃是经久不败的,震撼人心的美。
  巧在一月遇早梅。暗棕色的树叶上星星点点的缀这几点早梅,它粉色的脸颊笑对着雪的裹挟。只这一刻,我便怦然心动了。
梅何以美?试想众花凋零之际,漫天白雪如絮般飘飞之际,它独耐得这彻骨的寒。坚毅的种子历经一年的打磨,于最冷寂的冬月绽放,是最经久的等待,最隐忍的痛苦。它傲然绽放,开的最令人心动,最让人难以忘怀。它最持久的坚毅必留迹我们心中。
  巧在三月遇群蝶。远山茵茵绿草中,忽飞来一群翩舞的精灵。它们成群结队的,时而停在绿茵上憩息,时而在空中跳一支霓裳羽衣舞。只这一刻,我变怦然心动了。
  蝶何以美?它纵然是身着彩衣的天使,点缀万紫千红的春天,可它让我由真正喜爱到敬畏的是它生命的过程。它的生命源于蚕,破茧方成蝶,正是这个挣扎的过程,让它的生命有了质变,从丑陋普通的蚕蜕变成了我眼前的色彩斑斓的挥着翅膀的天使。我爱蝶,不爱其他,只在于它甘于作茧自缚,而后破茧成蝶的勇气。它为生命雕琢的过程必经久存于我心中。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是清末秀才,他是上海《学术丛编》的编辑,他先后任北大清华导师,他早已斐身文坛。然而,他却未曾耽于名誉止步于此。他研究宋词元曲,留下《人间词话》。他潜心研究甲骨文、金文和汉简,把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与西方近代方法融合。他沉浸与文学世界,著有《红楼梦评论》。
  我所追寻的生命之美大概在此了。美不在于煊赫一时,亦如牡丹之美。登上高峰看到的应是更高的峰峦,而不是止步于外在的荣誉或自我的虚荣。然而攀上一座高峰也许需要时间的积淀,也许还要痛苦的打磨,也许需要“望尽天涯路”的寂寞等待。但这为生命雕琢的过程,却将成为生命中的一颗晶莹的珠宝,永远熠熠生辉。
  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丰富最厚重的也是过程。无论是处于黯淡的山谷还是位于暂时明媚的山峰,都需有为生命雕琢之心,亦如王国维先生,潜行研究,方等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沿途的一月早梅三月蝶,亦是你寂寥途中的慰藉。

【供稿单位:法学院    作者:张思聪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