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Duang”——大众的逆袭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30日 15:27 点击次数:

  “当小编第一次知道要写话题总结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我跟总编讲,我拒绝,因为其实我根本没有评论。总编跟我讲,写完加评论,话题很火很长很棒。加了两星期评论之后,话题duang~ duang~ duang~”
  春节过后,“duang”这个字典中查不到的字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引发了英国BBC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等海外媒体的关注。那么“duang”这个词是怎么走红的呢?我们互动平台上的一位网友一语道破天机:“B站玩梗速度第一,绯色toy一曲成神。”原来是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上一位名为“绯色toy”用户将成龙为霸王洗发水拍摄的广告与庞麦郎的神曲《我的滑板鞋》重新混音制成了一首《我的洗发水》,“duang”就是其中反复出现的拟声词。
  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的网络热词,之前还有“也是醉了”、“蛮拼的”、“有钱任性”等词也红极一时。针对网民热情高涨的调侃行为,我们互动平台发动了同学们对此发表看法。总体上可以将大家分为“挺duang派”、“黑duang派”和中立派。
  “挺duang派”的一位网友说:“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不堪重负,全民大闷锅,调侃一下,释放一下,也不错啊~~”。更多的网友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分析,认为网络热词“丰富了网络语言文化”,而且“语言文字不断推陈出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以“包容和欣赏的心态来看待新的文化现象”。
  “黑duang派”则认为这“反映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倾向于肤浅与快速消费,没有精力沉淀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式微的现象”。更有网友直接说:“看到这样的表达,我想吐!到现在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是根本不想知道!俗!”
  中立派结合两端,既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民众提炼文化的一种方式”,也告诫大家“当其成为恶搞时,价值观会随大众偏离”,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这种思潮中,既能保留我们民族的文化,又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
  小编认真翻阅了汉语词典的拼音索引,发现“duan”后面就是“dui”了,确实没有“duang”。同时也有很多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拟声词如模拟放屁的声音“bu”(二声),东西摔地上发出的声音“bia”,动画片里开枪发出的“biu”等等都没有被字典收录。幸运的是,网友已经为“duang”发明了对应的汉字:上面一个“成”,下面一个“龙”。
  网络上一个视频就能带动全民争相跟风,一方面展现了网络信息惊人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网络这种交流平台对文化信息的改造。在线下生活中本来处于边缘化的拟声词在一个视频中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就搅动了网络群众心理的空气,迅速酝酿成超越主流的语言飓风。网络的语言平台打破了精英对语言的垄断,如今再也不是大众只能咀嚼文人墨客之牙慧的时代,如今是公交车上一个不起眼的少年也能点燃“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的时代。尽管广电总局勒令广告中禁止出现“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但是网络语言仍然肆无忌惮地蓬勃发展。在这一个自由的空间中,权威根本无法掌控民间文化。网络的平等特性成就了大众在语言领域的逆袭。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大众的“duang”出现在语言领域,甚至其他领域中。

  相关链接:第三十九期互动话题:Duang,Duang,Duang不停!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外语学院    作者:互动话题小编 孙伟洪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