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0日 08:50 点击次数:
曾经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是充满期望的,而现在寻到自己想要的了吗?我不禁认真地问问自己。
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保存有一篇山大王学典老师的文章,题目很抓人心,是“从‘谁主沉浮’到‘我的工作在哪里’”,针砭时弊地指出在当前坐在象牙塔知识殿堂里的莘莘学子中,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家国情怀”普遍流失,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笼罩在学校上空,知识和专业不再出于本能的追求,而成为了叩开职业大门的“敲门砖”。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问苍茫大地,我的工作在哪里?”对此,我想谈自己的两点认识。
首先,对文章指出的问题持肯定态度。正值青葱岁月,风华正茂,我想我们是要留下一些理想主义的烙印的。韶华今逝不复回,暂且抛开一些世俗,热爱、享受和珍惜当下的青春,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光和学习环境,多看书多运动。不要虚度时光,也不要透支健康。我们还是要一直都有梦想的,有努力的方向,人才会踏实,才能坚持。
然后,是为“什么”的问题,学了这么多年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几十载的人生最终是为了什么?我找出周国平在《岁月与性情》里面的一句话,“人活着最重要的事,不是做学问,而是热情地生活,真诚地思考,以寻求内心的充实”。所以学习应该是为了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而我们活着应该是单纯为了快乐。也就是说,学习的本质是我们探知生命答案的工具,利用学习获得的智慧应对生活中的不快乐,学会避开,懂得变通。
除此之外,明白人生了解自己,哲学是有必要涉猎一下的,苏格拉底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哲社学院的何中华老师为了减少这句话带来的惊悚,改成“学习哲学就是练习死亡”,意思是只练习不一定死亡,呵呵,何老师是一个有笑声的哲学家。死亡的字眼会让人理智清醒,所以哲学是能够给人带来智慧的。
在当今这个名和利的现实世界,我们也许不必把成功当做一生奋斗的目标,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忙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上进,踏实,一定可以活出世间还没有的色彩,也不枉青春一梦,不枉倥偬人生。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郭增川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孙倩 张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