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次读简·奥斯汀,对她有了更清晰地了解。
简·奥斯汀以“劝导”作为这部小说的标题是有深意的,书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多由其中某个人的劝说决定。正是由于听从拉塞尔夫人的劝说,安妮才被迫与温特沃斯上校分离,正是由于谢泼德先生的建议,艾略特公爵一家才决定出租宅邸,这才使得安妮与温特沃斯上校有了重逢的机会。“劝导”在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对于人们接受劝导的态度,简·奥斯汀是持不同看法的。劝导固然是劝诫者完全从被劝者的角度考虑,为其利益着想,正因为史密斯太太对安妮的劝导才使人们得以看到威廉的真实面目。但有时却难免摆脱不了劝诫者的主观情感和价值取向,为他好却不一定对他好,书中鲜明体现这一点的非拉塞尔夫人莫属了。拉塞尔夫人视安妮为己出为密友,一心为安妮考虑,但由于个人的偏见,使得安妮的幸福迟来了八年,历经许多曲折才得以获得爱情。劝诫固然是好的,但很难真正站在事实层面上进行判断,要做到客观公允首先应当提高个人的认识能力和观察力。
小说所奉行的价值理念是节制,这沿袭了《理智与情感》一贯的价值理念。小说的冲突矛盾点就在于男女主人公所奉行的价值观的不同,一个崇尚节制,希望独处和深思;另一个意志坚定,反对温驯和犹豫。但最终温特沃斯上校还是屈从于安妮的理性,意志坚定虽然能让一个人坚守自我但是也容易导向偏执和顽固,易酿成大祸,路易莎的受伤让温特沃斯上校重新反思了他对理性的认识,接受别人的劝导并不是自身软弱的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而一直压抑情感的安妮也使上校在情感面前畏葸不前,错过许多机会,如果没有最后上校的表白心意的信,安妮也不会坚定心意,直面爱情,可以说两种观念均有利弊。简·奥斯汀最终采取折中态度,适可而止是最好的。
从这部小说可以反观当时的社会状况。人物职业的设定,从男爵,将军,舰长,水手,落魄贵族与有产者的矛盾亦是主线,具体便体现在婚姻关系当中,由追寻地位上的门当户对逐渐演变成地位与金钱的结合。沃尔特·艾略特公爵,一位固守传统贵族观念的老绅士,讲究体貌、门户、排场,为了这一切,将女儿留成了老姑娘,读书只读家谱,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公爵极尽谄媚之态。而将军和舰长所代表的新兴资产力量却拥有着谦逊等美德。将军租住艾略特公爵的祖宅,贵族地产的转移也暗示了其势力的衰弱,最终不得不搬到城市。威廉·艾略特最初对公爵一家的忽视,一心追求财富也是贵族地位下降的体现。而将军舰长们获得财富的手段便是远航,实际上是地球的征服、殖民的掠夺。19世纪的英国,由殖民扩张而带来的巨额财富使得兴起了一大批的有产者,同时也对贵族势力形成冲击,最终以联姻的形式各取所需,简·奥斯汀在这里对将军、上校的赞美也就是对殖民扩张的默许和赞同。文化上,简·奥斯汀通过对本威克船长阅读司各特、拜伦的小说和诗的批评,委婉的表达了对当时风靡一时的司各特小说的不满,过于沉迷其中易导致胡思乱想,耽于情感。由此可见简奥斯汀的写作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家庭婚姻,更是对十九世纪英国社会总体的描绘, 表面狭隘实则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