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四社员对唐爱心社的致歉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3日 11:45 点击次数:
今天中午十二点,终于走出了英语专八的考场,温暖的太阳满满地洒在身上,对面小树林里树梢已经开始有了一层新绿,粉红的花儿也慢慢如雾般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身边的同学们都在兴趣盎然地讨论着去哪里吃饭庆祝一下专八的结束,而我,此时此刻,心里却只牵挂着另一群人——唐仲英爱心社的同学们。
今天本来是社团今年第一次社内聚会的时间,收到短信的时候,我正在复习专业八级,看着错得一塌糊涂的阅读,满心焦虑,突然手机一震,收到了来自唐仲英爱心社的短信:3月21日将举行本学期第一次社内活动。这个时间正好是我们考专八的时间,我不能参加是理所当然,然而在我发出短信的那一刻,我心中还是满怀歉意,因为我觉得我欠了唐仲英爱心社太多太多。
在唐仲英爱心社的这几年,我收获了许多,可以说我大学的成长,完全离不开唐爱心社。虽然现在已经大四,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进入唐仲英爱心社的欣喜和骄傲,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充满关爱、充满奉献的大家庭。回忆起这一路走来的岁月,在唐爱心社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唐爱心社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值得我去学习。还记得大家一起聚在陈老师办公室里商量着活动策划的细节直到很晚,还记得大家一起在各个校区食堂门口拉着唐爱心社的条幅,带着唐爱心社的徽章宣传各种公益活动,还记得暑假和大家一起去商河县举办夏令营,还记得听参加了全国唐仲英爱心社年会的同学的交流心得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还记得听到我们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金奖后的激动和兴奋。还记得张晓冉老师的严谨,陈付波老师的细致,还记得刘源学姐的一丝不苟,冯学知学长的缜密,还记得思铭的亲切,艳华的认真,传业的负责。还有太多太多的精彩根本细数不过来。在唐爱心社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优秀的社员,更是一颗颗乐于奉献的心,正是这样一种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将我们大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我感觉我所做的一切远远不足以回报我在唐爱心社里所收获的东西。虽然,我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参加唐爱心社的各项活动,虽然我也为社团的发展做出了我自己的努力,虽然即使不能参加活动也一心牵挂,但这些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进入大四之后,上学期因为出去交流半年和唐社几乎完全失去了联系,而这学期刚举办第一次活动,我又缺席。因为各种原因,我无法和大家一起组织公益活动,我无法通过各种爱心活动去实践”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承诺,我无法用行动去表明我的感恩之心,这些让我感到万分内疚和抱歉。
我想起大二时,又一次和冯学知学长一起在洪家楼的十字路口担任交通协警,做志愿服务,学知学长突然问我:“周媛,你到大三大四了还会向现在一样积极参加活动吗?”我当时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当然会。”学知学长点点头,笑着对我说,你要牢牢记住今天的话。简单的几句对话,在当时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中,然而时至今日,再回想起来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背后的深意。到了大三大四,身不由己地就慢慢退到了社团的幕后,虽然仍然有一颗想要奉献的心,但似乎总有更多无法选择的事情,让我们无可奈何。当初看到活跃在社团里面的总是那么一部分人时,还愤愤不平,责怪其他人在进入社团时许下的承诺很动听,但却没有用行动去践行。现在,我处在了和他们相似的境地,突然明白了他们当时无奈的心情。
毋庸置疑,唐爱心社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爱心,具有奉献精神和感恩之心的。因为加入唐爱心社的条件和程序之严格缜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首先通过简历筛选加面试,成为唐爱心社的志愿者,通过一年的考核期后,再进行一轮笔试和面试,结合考核期内的表现和部长的评价,最后才能取得加入社团的资格。每年好几百人申请,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能留下来的却只有这么几十个人,毫无疑问这一部分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是经得起考验的。然而在经过了一年两年后,当那一批初满腔热血,一片赤子之心的社团成员们都慢慢退到了幕后,不再参加活动,甚至连面都很少露。难道是我们变得冷漠了吗?难道是我们丧失了奉献的热情了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我们的内心依然怀揣着一颗充满奉献精神的爱心,我们依然牢记着当初进入社团时许下的承诺。在唐爱心社待过的这几年,感受到的都是付出时的快乐,和奉献后的满足,感受到的都是来自社团成员的关爱与照顾,这些耳濡目染的熏陶和切身体会的感动愈发让奉献精神和感恩之心一点一点慢慢渗入了我们的骨髓。
然而到了大三大四,我们参加活动的机会和次数的确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的行动无法让我们去践行我们的理想和承诺,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于是内疚和歉意油然而生。每每回复一条无法参加活动的短信时,我的内疚就增加一点,于是总是在内心默默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会参加,下次一定会的,想着用今后积极参加活动的行动来弥补今日的内疚和歉意。然而有时候,想着想着就突然陷入了恐慌,如果有一天,我毕业了怎么办?没有人再发短信通知我去参加活动了,没有人再来审核我每年做多长时间的志愿服务了,我该如何来表达我的感恩?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关于毕业后的学长学姐们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群体中继续奉献爱心,继承和发扬唐仲英爱心社人的精神时,我豁然开朗。我突然明白了唐仲英先生当年成立这个基金会,组建这些唐仲英爱心社的意义之所在。唐仲英爱心社绝对不是只对我们在大学这有限的四年产生影响,它改变的是我们最根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心和奉献的理念慢慢输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最初我们可能只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表达我们的感恩,然而到了后来,当奉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当参加社团活动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恩时,我们就开始将奉献的精神内化,内化到每一个行动中去,从举手投足之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去服务社会,去传递爱心。
我想,很多大三大四和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们必定和我拥有相似的心情,因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如果总是接受来自外界的恩惠,却不能用付出来回报,必定会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所以,在此,谨以这篇文章代表所有大三大四及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向唐仲英爱心社承诺,我们会将这股因无法排遣的感恩而产生的内疚和自责内化为动力,不忘初心,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路上继续前行。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周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赵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