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做与不做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08日 10:17 点击次数:

  开学一周了。这周,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让疲于奔命的国人停下脚步,反思头顶上这片雾霾重重的天空。当从头至尾静静地看完这个近两个小时的视频后,我同其他人一样被深深震撼了,更触动我的不是固有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痼疾,而是一个人做与不做所造成的反差。我们习惯于在令人不满的现实面前保持沉默,却失去了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的勇气。每个人都在依赖、推脱、抱怨,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待着“别人”去做些什么,于是所谓的“相关部门”出现了。
  在短片的最后,柴静以普通社区公民的身份对小区施工地带的扬尘装备、附近肉饼店里的油烟机设备发起了监督。于是,扬尘在前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盖上了网,肉饼店被有关部门强制安装了吸烟机。“做”与“不做”仅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一种质的改变,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希望。
  当然,也许很多人不缺乏想要为社会做点什么的勇气,但又担心铆足力气发出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无人回应而畏首畏尾。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只要这个社会还是有理想、有追求,你就会发现很多人会给你推力,而前提是你的参与。
  春节返校后的经历,让我的这个认识变得更加明确而坚定,因为我惊喜万分地看到曾经的旧水房换成了打水机。我之所以对开水房的改变如此兴奋,源于一段小插曲。在山大生活的一学期里,对我困扰最大的就是喝水问题,每次冲破打水高峰期重重阻隔的人群好不容易打满一壶水,准备美滋滋地回寝室泡个热茶时,水却总是处于半温半开的状态,而这恰好为我们元旦晚会的节目提供了素材。舍友将满腹牢骚上升为创作灵感,以三句半的形式吐槽一下。关于水房的句子是这样的:“说完食堂说水房,长途跋涉打水忙,开水不开胃遭殃,(咚)找茅房!”
  开学第一天,我提着暖壶走在去水房的路上时,脑海里还习惯性地浮现出那句台词,却被眼前焕然一新的打水机感动得差点落泪。虽然知道水房的改变不一定是因为我们这个节目,但是至少学生群体的声声诉求得到了学校的关注。细细想来,学校乃至社会还是渴望变得更加美好,前提是每一个构成社会主体的个人要积极虔诚地迈出第一步,哪怕仅仅为了使个人,也会产生造福社会集体的功用。

【供稿单位:儒学高等研究院    作者:苏蒙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荣华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