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第一个周末,终于得到了空闲,完整地看完了狼图腾这部电影。原版小说《狼图腾》我在初中时期就看过,给那时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现如今这部改编自原著的电影,更是引发了我对于这个关于人,草原和狼的故事的深深的思考。
最直观的打动我的是狼。电影里的狼都是真实的狼出演,导演人容易,可是导演狼呢?然而阿诺成功把狼导演成了电影里面最出彩的角色之一。狼是一种狡猾而凶狠的动物,但同时也具有智慧,是草原的图腾。正如电影里所说的,也许当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就是从狼的身上学习到了战争的艺术。狼很有耐心,会等待时机,并且他们极具纪律,懂得服从,因此狼群具有组织性。当他们准备猎捕一群黄羊的时候,他们先会悄悄地埋伏在草丛中,没有一只狼会擅自发出响动。直到时机成熟,狼王一声令下,狼群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羊群,完成合围。这种猎捕方式成功率极高。狼身上具有战士般坚毅不拔的精神,当狼群进攻马群的时候,有的狼会被马蹄踢飞踢晕,但是这些狼只要还有行动的能力,就不会放弃,他们会爬起来接着进攻直到取得胜利。狼身上具有“亮剑”精神,真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日常情况下,狼群只会捕食野生的黄羊。但是当电影中的“外地人”侵犯了狼的领地,狼群即对人类展开了报复,他们把人类的马群驱赶到了湖中,到第二天人们赶到湖边时才发现,几百匹战马已经在湖中被冻成了一座座“冰雕”。正因为狼的智慧和性格造就了狼在草原上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狼获得草原人民尊崇的原因。正如电影中陈阵所说,了解了草原狼,就“感觉推开了通往草原人民精神世界的那扇门”。
同时影片中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印象深刻。影片深刻批判了人类的劣根性,揭露了人对自然的破坏与侵略。当狼群把准备喂狼崽的食物埋在地下,贪婪的外地人趁着夜色用卡车将狼群的食物偷走;为了狼身上的皮毛,人类不顾代价滥杀狼群,甚至小狼崽也不放过;所谓“东边的蒙古人”不顾自然条件盲目开垦草原,不断破坏着草原的生态环境。“包主任”更是片中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代表,为了所谓的“上级的指示”,竟要将草原狼赶尽杀绝。人类一系列的破坏行为最终祸及自身。草原上的沙尘暴,狼群的报复,阿爸被炸狼的炸药炸死,一连串的不幸接连降临到人类的头上。所有的因果报应,作者无非就是想传达这样的道理:人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电影不仅对我有所启迪,更有所激励。作为政管学院的学生,我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对于电影中反映的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等,我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了解并保持关注,真正体悟并践行电影传达的意义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