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妈都在大学工作。放寒假刚回到家的那天晚上,爸爸递给我一本书,《国学开讲》,范曾老先生著的。爸爸说:“十天时间,能不能读完?”我说:“能”。今天,我读完了此书,想借感悟此书,谈点“根文化”。
巍巍五岳撼不动中华深厚的文化积淀,莽莽平沙阻不断神州大地不息的传承脚步。
在外来文化“入侵”的时代,我们是否应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根,正因有根的存在,才使我们每人得以汲取养料,获取知识与涵养,为人立于这个世界。
汉字——中华文化的载体
去年,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与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这两档节目以汉字为本,唤起了当今众人对汉字的热情。
只因当今电脑的“横行霸世”,当今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己然普遍。而《汉字听写大会》便紧抓人们的这一弱点,使人们在无法准确书写出汉字时有一清醒的认知——我,己在逐渐遗失中华文化传承之大任。从而注重汉字这一中华文化的载体,使中华文化这“根”深入内心,使传承文化之花开满心田。
汉语——中华文化的传播
三年前,广电一纸公文——禁止任何英文出现在广播电视的字幕中。这样的政府命令也是为拯救“汉语危机”的无奈之举。当更多人选择用“Hi”来代替“你好”;用“Bye”来代替“再见”时,我们中华文化之根似被摇动。
“英语入侵”本意是好的,此举可促进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投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可国人如若对文化采取“喜新厌旧”的态度,便逐渐削弱了汉语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如若文化之根松动,则其被拔除、抛弃之时便可计日而待。这对于拥有几千年语言文化的神州大地将是怎样的悲哀!
汉书——中华文化的精粹
孙膑是谁?当今几人答出?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位将军却是利用《孙子兵法》中的种种计谋,打了许多胜仗。现今小学生在一、二年级被要求背诵《三字经》、《道德经》等古书,想来亦是国家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从《论语》到《吕氏春秋》到《康熙字典》。中华古籍中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粹,成千上万位古代名家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培育出了中华文化之花。我们便应护其生长,保其平安。
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根,使我们每一人汲取知识,修才成德的根本。让我们行动起来,以维护汉字、汉语、汉书等传统文化的纯洁为本,传承文化,使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