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有个性也要遵守礼仪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08:56 点击次数:

  个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词汇。《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在这里讨论的是张扬个性和遵守礼仪的联系,因此把个性定义在第三个层次上,即性格。无论是“倔强”、“要强”、“坦率”、“固执”还是“文雅”、“平和”、“斯文”、“柔弱”,都是一个人的性格,不过前者常常令人印象深刻。其次,个性不等于非主流,非主流是个性的一种。
  礼仪是什么呢?孔子说:“礼者,敬也。” “礼”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仪”就是尊重的具体形式。
  在社会交往中,简单地说礼仪是一种游戏规则,如果你的个性在游戏规则之内发挥是没有问题的,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是告诉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如果破坏了游戏规则,便会被称为无礼之人而不是有个性的人,甚至会被排斥在游戏规则设置的社会群体之外。
  举个例子来说明两者的关系,比如人民大学的许教授来到山东大学做讲座,我去听讲座。在提问环节,我应该称呼其什么呢?按照社交礼仪的原则,称呼他为“许教授”是可以的,“许老师”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在课堂上讲课,你在课堂下听课,属于师生关系,称呼其为许老师也是符合规定。如果我因为习惯称男人均为先生,而称呼他为“许先生”则是不合礼仪的,先生是一个平辈的称呼,没有显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这样的个性发挥是违背游戏规则的,接下来你会受到全场发射来的异样的眼光,因为你突破当时听讲座的人所设定的游戏规则。
  俗话说,入乡随俗。不仅说习惯一个新环境的风俗,也应该在公共场合遵守当地的礼仪。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谢安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