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圣诞节:传统文化没有与时俱进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09:09 点击次数:
12月24日,平安夜。在这个本该宁静祥和的圣诞前夕,却发生了一些不平和的事情。这天,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同一天晚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圣诞节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西方宗教节日,却在这样小题大做的环境中成为了与中国传统节日针锋相对的外来客。呼吁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需要用抵制外来节日的方法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其实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悲哀。
近年来,国人的确是越来越热衷于各种西方节日。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在我国都能掀起全民热潮。这种热潮不仅仅表现为社交平台上的狂欢、调侃,更表现在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上。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过得十分平淡。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外国节日冲击的缘故,但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原因。中国传统节日并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现代国人对节日的要求是其被忽视的最重要原因。
首先,传统节日文化没有跟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更倾向于发展性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在节日时,人们的消费欲望会更加强烈。但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能满足人们消费的欲望。比如我们的端午节,从端午节产生开始我们的庆祝方式就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艾叶,直到今天我们的庆祝方式仍然是这些。这些习俗不需要过多的消费就能够实现,也不能从中衍生出能够刺激消费的内容。人们自然会感觉这样的节日过得索然无味。与之相反的西方节日却能够掀起消费的高潮。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圣诞节的苹果。
其次,传统节日文化没有好好利用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当下的社会,不会宣传自己势必会失去关注度。每当一个西方节日要来临的时候,在微博上几天之前就会有各种宣传、各种热门话题。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表现却过于平静。仅仅依靠家中的老人到时提醒,在当今这个热闹喧哗网络时代是行不通的。就拿中国新造的节日光棍节来说,这个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提前一个月就在微博上预热,这样持久的宣传,想不受关注都难。
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与时俱进才是被国人遗忘的原因。如果我们只能用抵制西方文化的方法维护中国传统节日,这真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我们应该积极地、辩证地继承传统节日,为其注入时代的血液。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周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