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件也踩踏了媒体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4日 08:55 点击次数:
2015年凌晨,跟随新年脚步一起到来的第一条新闻竟然是上海外滩跨年夜发生踩踏事故这样一个噩耗。截止到目前,36人遇难,47人受伤的伤亡数字让我们心如刀绞。从微博、腾讯网等网络媒体到《新京报》、《钱江晚报》这些传统媒体都在紧密关注此事件,以期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让逝者能够走的明明白白。但是在本次事件的报道,我认为媒体并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事件发生至今,警方一直在调查中,官方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在事件发生至官方结果公布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是民心最不稳定的时期,任何一个观点、言论都会被民众当做是事实真相。此时媒体应该做的是及时通报事件的最新进展,稳定民心。可是事实却与之相反,我们媒体正在做的事情是收集碎片化的、零散的信息,将他们拼凑起来报道给民众。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事故原因。《羊城晚报》报道称:有人脱衣洗澡,引众人围观;人民网报道称:因听到“有人撒钱了”,引起哄抢;《新京报》则报道:有人喊“快点挤,这里视野好”……这些观点多出自于报道中所称的事件亲历者。我们不否认某一具体人物对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并且直到现在“华尔街日报体”的新闻写作形式仍是我们新闻学子必备的技能。但是作为媒体,作为拥有话语权的社会力量,更应该做的是整合事件信息,综合多方意见,尽力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事实报道。客观、公正是对媒体的基本要求,可是在本次报道中,更多的却是片面、拼凑的新闻。
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告诉我们媒介审判的危害,可是此次事件中的媒体还不如一个电视剧对此理解的深刻。在媒体陆续将上文所提到的原因报道给民众之后,现在网上关注度最高的就是“撒钱说”。一众网友群起而攻之,并且已经开始了人肉搜索,希望找到撒钱的人。在这里,新闻媒介已经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做出了先在性的“审判预设”。调查还在进行,并没有详实可靠的证据说明本次事件确实是有人撒钱引起的,媒体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将这种猜测报道给群众。这其实在潜意识里就对所谓的撒钱人定了罪行。然后网友继续跟进,扒出了好多截图。这些截图再且不论其真实性与否,尽在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方面就对被害者有所伤害。如果事实证明撒钱说只是误会,网友们可以一哄而散,可是受害者呢?他们所受到的精神伤害又该由谁来赔偿?韩剧中,男主角就因为媒体坚持说他爸爸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而受到了大众的攻击,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难道我们的媒体只有在这种事情现实发生之后,才会认识到自己手中的工具有多大威力吗?
作为社会公器,平等性、公益性、共享性是媒体最基本的特点,作为媒体,真实性是他的生命;同时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教育大众等责任。而在本次新闻报道中却表现的不是那么完美。只希望2015年开年的这件悲痛的事实能够给新闻媒体敲响警钟,让我们的媒体在新的一年中做得更优秀。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周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亦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