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传谣这事儿不赖我们,赖订阅号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3日 08:4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初,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微信等合作推出微信谣言分析第1期,报告主题为“你最想掐死的小道消息”,对今年11月3日~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谣言涉及最多的是人身安全(51%),其次是食品安全(38%);排名第三的是疾病相关类(16%)。
  针对此数据,《广州日报》据此登出《微信“三大谣”:致癌、养生、丢小孩》一文。文章指出这些谣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够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并列出“说服公式”:数字化+多图+恐怖后果=恐惧情绪 ,揭示了谣言巨大影响力背后的策划秘诀。
  由此看来,微信平台上热传的谣言大多经过精心的构思与包装,恰好能够击中用户害怕受到伤害的脆弱心理。出于进化而来的生存本能,我们点开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试图从中获益;又出于关爱他人、传播“正能量”的好心,我们随手转发,希望朋友圈里的亲朋同样能够受到提示。在这个过程中,微信用户是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心的,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谣言的图文所迷惑,成为“传谣大军”中的一份子。
  在微信朋友圈谣言四起的情况下,很多文章呼吁网民要提高明辨能力,慎重转发,更有“两招教你快速辨别谣言”这样的文章手把手教网民辨谣。出发点是不错,但真正落实困难重重。且不说微信谣言都经过了精心策划,大多数网民都是普通人,关于食品、治安、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积累甚少,并不具备立即明辨谣言的能力。况且微信文章也并非都是谣言,投鼠忌器,让网民从此就不转发此类文章也大可不必。所以说,改变微信传谣风气的重点不在于约束微信用户,要从文章的发布者——微信公众订阅号那找根源。
  在微信上,公众订阅号发挥着类似于传统媒体的作用,其发表的推荐文章可以到达全部订阅者,并可以通过朋友圈流传转发。微信用户达7亿之多,受欢迎的文章阅读量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生活类的微信文章尤其热门,“微信公众号巅峰榜”榜单前三名的生活类文章阅读量都在100万以上。这样看来,谣言一旦被推送,影响不容小觑,公众订阅号管理者的“把关”步骤十分重要。公众订阅号管理者大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却仍让谣言流出,背后的原因主要可分无意而为和有意为之。
  有的订阅号负责人在监督与把关时不负责任,对文章内容不加核实,发布以后自己也不知道是谣言。这种情况下,公众订阅号负责人应该提高明辨能力、慎重发布,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通过多渠道求证。如果还是不慎将谣言推送出去,在发布之后要及时接受反馈,撤销谣言内容,登出声明,以将谣言影响减至最小。  
  订阅号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文章内容质量,吸引用户订阅。一些内容不实的微信文章标题耸人听闻,内容也有吸引力,在增强关注度的诱惑下,负责人即使知道内容包含谣言也同样对其进行推送。要减轻此类发布谣言的现象,还需要完善微信法律法规、监管与惩戒机制,让发布者受损而产生忌惮。
  微信“传”谣确实应该打击,用户在阅读、转发文章时要有防谣意识。但要起到质变的作用,还要从“推”谣这个根源做起。微信公众订阅号既然是新兴媒体上的强势声音,那么在发声也要谨慎,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不去推谣自然也就无谣可传,用户就能放心地大快朵颐甄选过的优质微信内容了。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佟亚云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肖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