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应试以上,素质未满”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7日 09:31 点击次数:

  “一本上线率86.6%,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则今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校门口的高考喜报,最近又在网上被热炒。
  被热炒的内容实际上由来已久,无非就是一度封神的“衡中模式”在创造了无数高考奇迹的同时,到底应该是被推崇还是应该被反思,这也是当今社会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素质教育的春风吹过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就目前形势看来,“衡中模式”似乎迟早要在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被淘汰,但在如今的社会当中,仍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十分推崇“衡中模式”这种大学生加工厂的运作方式,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衡中模式”在素质教育呼声大行其道的今天,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平台,一个被高中生和当今大学生提到的高频词,说的是通过高考这样一种人才选拔模式来改变自己出身的固定平台,以此来改变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现状。此目的让当代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于高考和考研的追逐已经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他们将大考看成是改变自己一生的的关键,是冲击更高平台的敲门砖,这也就不难理解山东、河南等高考大省频发高中生因压力大而跳楼自杀的事件,他们将高考与自己甚至家庭都紧密联结,巨大的压力逼迫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样的压力不仅来自于他们自己和家庭,更多地是来自于社会的现状。
  高考、考研以及教育的相关话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凡是涉及到社会公平层面的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这就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引发的阶层相对固化导致的。我们知道,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领域,其目前的公平程度,决定着未来的公平与否,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阶层流动的源动力,无论出身好坏,在教育领域这条康庄大道上谁都可以相对公平地去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通过自身的奋斗去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努力达到已经接近固化的阶层上游,而这似乎也是适合大部分人的唯一选择。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脆弱的神经为何总是被教育的问题撩拨了,这是一个涉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几代人的问题,在如今的中国社会更是经不起拨弄。
  人口众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给教育的合理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无数人都曾论证过我国高选拔人才模式的不合理之处,也都有理有据,论证充分。仔细想想也是,一考定终身、地域录取名额差异以及区域区域人口竞争差异等不合理问题确实一击即破,甚至都不需要去论证,大家都明白他就是不合理的,但在目前我国人口急剧膨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之下,这些似乎又是最为符合当今国情的政策,在是在当今国情下,最为公平公正同时也是最为合理的社会选拔人才的模式。
  在此社会现状下,人们的普遍心理似乎也受惯性思维影响。父母这一代的成长过程告诉他们必须要通过学习才那次能改变自己家庭的条件,但是他们已经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因此他们将这种心理寄托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身上从小开始也就背负了一些中国国情下特有的压力和责任,望子成龙也逐渐演变成了“愿己成龙”,如此畸形的模式在中国早已成为常态。
  也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目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正在大行其道,但给人的感觉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所有人都知道,未来素质教育必将取代目前的应试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所必需的,但是在这样一个磨合阵痛的转型期间,你愿意赌上你孩子和家庭的未来去做素质教育的小白鼠吗?可以这样说,社会公平问题不解决,阶层固化问题仍将存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也将继续保持,基本国情不改变,社会选拔人才的模式也不会有太大变动,无论现在素质教育的呼声有多高,他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逐步发展和演变,而就在目前这样一个“应试以上,素质未满”的转型阶段,并且这个阶段将会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面临遥遥无期的素质教育,没有人愿意去当社会转型的小白鼠。
  再回到一开始讨论的“衡中模式”上,我们会发现,过分去追究它的好与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们唯一能得出的结论就是“衡中模式”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并且是相对来说十分符合这一时代的产物。可以这样说,没有人愿意当素质教育的小白鼠,所以“衡中模式”也必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合理地存在下去。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那一天,但是转型不能不磨合,而磨合又必将带来阵痛,“衡中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去评判它的好坏离不开对于时代的认知。
  素质教育遥遥无期,“衡中模式”气数未尽。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马文川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靳悦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