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利大于弊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8日 10:27 点击次数:
[本站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高校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人民网)
该政策甫一出台便引发专家和网友的广泛争论。正反两种观点在互联网上相互博弈,相持不下。
笔者认为,允许高校学生休学创业的做法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的举措使教育更好的与现实接轨。近年来,中国名牌大学学生毕业后去卖猪肉、扫大街和一毕业就失业的报道屡屡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吐槽中国大学教育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大学教育批评为何年年不止?教育短板何在?这些问题,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光明日报》等权威报纸和一直从事教育的专家如俞敏洪等也曾为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大学教育理论严重脱离现实,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个现象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和客观现实的教育,都是不切实际的教育。允许高校学生休学创业的举措能使大学生真正有机会融入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压力,了解社会需求。这样一来,待大学生回到大学校园,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这不仅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对为社会培养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允许高校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也是在鼓励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按照传统观念,我们很可能持休学创业与终身学习相互矛盾、不可并存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在这项政策的大环境之下,两者有其共通之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大学生休学的一年里,学生在忙碌创业的同时必然也必须同时兼顾阅读和学习,如此方能在之后的大学学习中不致落后。学生在休学创业的时间里如果能够坚持学习,这有利于其养成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习惯,对于他们切实领会“学习不仅在学校之内,也在学校之外”的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颇有好处。
最为重要的一点,教育部出台允许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而非强制性的要求。 对于大学生可能不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如果创业失败会打击大学生信心、会扰乱大学生求学之心的担忧我们必须肯定其具有合理之处。但是,关键问题是教育部出台政策的用词是“允许”,并非“强制”或者“鼓励”,这就好像在大学生的餐桌上多上了一份调料,有人觉得上调料可以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是必要的。有人则认为不加调料的饮食习惯更健康,从而拒绝调料。但不管怎样,调料是为有需要的人准备的,如果认为其不必要的人可以选择不加任何调料。同样道理,允许高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推行之后,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学生和家长的手里,它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解决一部分创业之心特别强烈的高校学子不能兼顾“创业”和“学习”的问题,并不会导致大量学生休学创业的问题,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也指出:“这项政策的出台并不会促使创业大学生改变目前的创业状况,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得到更多的创业勇气。”2005年教育部出台“允许大学生结婚”的政策时,很多人也曾担心放松政策后会产生大量大学生在校结婚现象,从而影响学习或者造成家庭经济负担。但是将近10年的历史证明大家所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允许大学生结婚的“允许”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选择,体现的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总的来说,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确实挠到了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的痒处,更体现了国家和教育部门改变一直以来中国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现状的决心。建立弹性的学习体系还需要更大的努力,需要下定决心,万不可像封建时期裹小脚的婆娘一样,扭扭捏捏不敢前行。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白彩惠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袁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