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时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人们往往会想到马克•扎克伯格与他的Facebook,埃文•威廉姆斯与他的Twitter等一系列年轻的面孔。近日,一个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广大媒体的视野中,Snapchat创始人艾文•斯皮格尔正式取代马克•扎克伯格成为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Snapchat可能还不被中国网民所熟知,它的诞生要归功于斯坦福大学的产品设计课作业,两个斯坦福大学学生设计出了这样一款可以“阅后即焚”的照片分享应用。利用该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拍照、录制视频、添加文字和图画,并将他们发送到自己在该应用上的好友列表。2011年9月这款产品正式上线后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始终隐没在浩如烟海的APP市场中。然而不久之后,人们发现了这款软件的优点:“阅后即焚”的功能不仅吸引了喜欢随手拍照而不加筛选的年轻用户,也满足了那些想要发送商业机密或者敏感信息用户的需要。用户口碑在互联网上引起的连锁效应使这款软件的下载量瞬间猛增。三年间,经过几轮的融资Snapchat最终成为了一个市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其创始人艾文•斯皮格尔的净资产也达到15亿美元,然而他今年仅仅24岁。
互联网雏形在1968年被正式提出,直至1991年互联网技术才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发展。如今仅仅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年轻的互联网却早已成为全球人所熟知的事物。电脑、手机、电视甚至冰箱,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数IT从业者们跟随这股潮流,凭借自己的创意和技术,成为行业新贵。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年仅31岁,在公司今年成功赴美上市后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豪;被人们冠以“第二盖茨”的美誉的马克•扎克伯格如今已经拥有135亿美元身家;阿里巴巴上市后,创始人马云今年荣登亚洲首富宝座,比前亚洲首富李嘉诚整整小了36岁......
年轻,是这一代人最大的特点,更是他们最好的资本。
面对富豪榜单上一张张满面朝气的脸庞,我们不禁要感叹这个时代越来越属于年轻人了。毛主席当年一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形容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恰如其分。然而,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之多的互联网新贵呢?笔者认为这要从互联网创业与实业的不同开始谈起。
互联网创业成本远远低于传统行业。几台电脑,一个服务器以及几个高智商的活跃大脑,成为首富的基本因素已经足够。传统行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来推动创业的发展,同时还伴随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若非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初期的创业之路必定艰苦重重。然而在互联网行业,往往一个创意就能引爆整个创业过程,开始的总体架构基本依靠技术工程师的代码,大量的软件商店提供了广阔的推广平台。创业环境的宽松与廉价吸引到的是众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日上传量达到1.5亿张照片的Snapchat就诞生于斯皮格尔父亲的卧室电脑里。只要技术够先进,创意够经典,你的产品想要被湮没都难。
互联网用户多为年轻人,因而只有同龄人的思维才能真正引起共鸣。这就使更加爱了解用户需求的大学生成为了互联网创业中的主力军。他们与数亿网民过着同样平凡的生活,对生活细节处的留心成为了他们成功的突破口。超级课程表、滴滴打车等一系列贴近我们生活的软件就是这样诞生的。用户需求已经成为了创业的关键点,然而对品质生活有更高苛求的年轻人恰好迎合了这个风潮。
互联网创业的节奏远比传统行业要快,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编程语言的进步,一个手机软件的诞生、上线、运营时间大幅缩短。一个软件的失败运营并不会影响到下一个软件的开发制作。年轻人的创业活力因此得到很好的开发。一个创意可能就会引发一波巨大的风潮,百度在中国的成功引发了搜索引擎行业的热潮,团购模式的兴起伴随着数十家团购网站的诞生。但这种风潮往往来去匆匆,经过互联网的大浪淘沙之后,往往只有最符合用户需要的才能生存下来,成为行业翘楚。
当然,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与风险投资者的热情有极大的关系。正如十几年前程序员们随手架构的网站都能吸引到众多投资人的目光,如今APP行业同样是有着过热的倾向。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引发这股热潮的导火索,而智能手机的用户又整体年轻化,因此年轻的开发者们在这片阵地上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然而,谁也不知道这波风潮何时就会过去,投资人永远都不会恋旧,而创业者们需要的,就是赶紧在退潮之前,将自己脑中的火花转化为财富。
互联网还年轻,创业者们也还年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也许真的只有年轻,才是最大的资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