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中大 初见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2日 16:16 点击次数:

  时过中秋,天气渐凉,金秋九月,新学期伊始。度过了漫长的暑假,我终于能来到中山大学进行一学期的交流学习。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享受两个顶尖学府的教学资源我真是太幸运了,真的很感谢山大能给我这样难得机会。初见中大,顿然倾心,同样的目标,不同的理念,却也同样具历史底蕴和青春活力。同生于国之水深火热之时,同为复兴中华,各居南北,各领风骚,如今互派学生,相互学习,蓬勃发展。
\
  带着小小的激动,踏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顿时将我包围,以宽容之心接纳我这位陌生的来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进入校园主道便是极富南国特色并颇有历史的榕树、白千层,竟也让我想起了山大魁梧的法桐。南方有南方的淳朴,北方有北方的豪迈,说不出更偏爱哪个,因为感情是渐渐深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虽生于广东,却已是山大人,将代表山大,在中大求学,并与山大分享。我有幸来到了中大最具历史的校区——南校区——学习,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是民国时期留下的红砖阁楼,学校将其稍作装修或扩建成为富有新生命的建筑。要说第一印象,山大给我的是一身浩然正气,而中大则是慎思笃行,与他们各自的校训不谋而合。走在古道上,如同时空穿越,陈寅恪等文人志士面对面倾心交谈,正如同在山大的百年纪念林与闻一多并坐相视,畅谈人生。到了学生宿舍区,给与人安详寂静的环境,生机勃勃的植物,动听的鸟语,宛如世外桃源,虽说比喻有些许过分,但毕竟是第一印象。而生活区活力无限,好是热闹,运动场、食堂、超市,应有尽有。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这便是中大的学习生活。
\
  踏着自行车开始属于自己的校园之行,沿路欣赏泛着文化气息的美景。中大的雕塑也不少,中区大广场上,创始人孙中山昂首站立,俯瞰着这座大学,还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以及名人院士的塑像。山大、中大所立的这些名人雕塑都是希望学生们,后辈们能向这些伟人学习,从他们身上学习精神和高尚品德。
\
  校园里每一栋教学楼有属于自己的编码和名字,并且都是在学术上极具建树的名人名字,红砖绿瓦,表现了中大严谨、明辨的特征,而这也无形中体现了南方的细腻。在山大洪楼校区,以不同学院或寓意典故为之命名,灰墙红瓦,恰恰也体现了北方的豪放以及齐鲁文化的古朴。在此过程中,常常能看到有摄影爱好者在拍文艺照,长枪短炮,穿着民国风的模特配上古典的建筑,竟有古今结合的感觉,不失时尚。
不知不觉便来到的生命科学学院,环境静谧,学习气氛浓厚,望着生院几个字竟有些许对山
大同学的思念,且有几分亲切,好似这便是我的归宿,对将要开始的交流学习充满了期待并决心好好珍惜机会,认真对待。
  山大、中大,两座综合性大学,两座学术性极强的大学,目标同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校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今生有幸,与二位结缘,愿与之共勉,实现理想。
  一个学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亲身体验不同学校的学习、生活,实在不易。望自己能好好珍惜,用行动发扬山大精神,学习中大文化,实现自己的升华。
\

【供稿单位:生命学院    作者:陈傲蕾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盛芳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