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芝兰生幽谷,芳香依旧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8日 10:53 点击次数:

    当清晨的第一缕薄光射穿云雾,我和朋友已踏上呼啸而来的列车一路南下,直奔曲阜——孔子的故乡。
    不是去寻找高深的处世哲学,也不是去探索精妙的人生智慧,只想怀着一份景仰,看看圣人曾经居住至今长眠的地方。
    天气微冷,却依旧挡不住秋日阳光的温润。我们从南门而进,高高的城门上方,悬镶着“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词,赞颂孔子作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的高深学问。岁月的风霜留给墙身无数斑驳和裂隙,在周围参天古树的映衬下,越显其古朴大气,正直端方。倏然间,心内生出“满城春色宫墙柳”的雅趣。
    我们先游孔庙。
    这座南北为轴,前后九进的院落,几乎集中了后人对孔子所有的敬仰和尊崇。周匝新旧不一的垣墙,配以角楼亭台、苍松翠柏,地上青石古砖、屋宇灰瓦抬兽,别有一番意境。恍惚间,似有钟磬之音,檀香之味,孔子端坐杏坛之上,身靠银杏,七十二弟子恭立下位,敬听先师谈儒……
庙内多碑。虽然多数毁于文革,残存者寥寥,却仍显历史之厚重。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名为“龟驮碑”。四碑之上,书法精湛,有一碑文写道:“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可谓将孔子的思想推崇至极致。
    大成殿在孔庙的最深处,殿内雕梁画栋,高宇飞檐。上覆有琉璃之瓦,显示其尊贵;下镶有黄金玉带,显示其功德。先师的圣像悬在正殿之内,供世人瞻仰;外部则设有香炉、蒲团,以便游人至此行三叩大礼来祈福禳灾。左右两侧建有环形长廊,供奉七十二贤者的灵位,如七星拱瑞,左右开阖,庄重而肃穆。
    行至大成殿,我们便往回折返,穿过一道狭窄的拱门,直往孔子的子孙世代居住繁衍生息的地方——孔府。
    进入孔府,南门正悬“圣府”的金字匾额,两旁明柱上刻有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府内楼、房、厅、堂错落有致,廊、榭、台、阁井井有条,画栋雕梁,翘檐绘彩,珍树异石,处处皆是。
    最美之地无疑是孔府的后花园。园内建有假山、曲桥、花坞、亭榭,也不乏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环境幽雅,景色秀丽。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五柏抱槐”盎然挺立,一柏树生五支,中生一株槐树,象征着团结友爱,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名为“天无绝人之路”的壁画,左边是水,右边是树,中间一条路伸向远方,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这条路都在自己的前面,激励世人迎难而上,绝处逢生。
    出了孔府,我们又乘车前往城北的孔林。
    孔林占地近三千亩,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园。相传孔子死后,弟子们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盘根错节,枝丫纵横,遮天蔽日;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园内古木森森,林下墓冢累累,碑碣林立。
    过洙水桥,前往孔子墓。甬道两边有高大石柱,谓之“望柱”;墓前有像豹的动物,呼为文豹。据说文豹性温顺善良,是最佳守墓者。孔子祖孙三人的坟墓,孔子之孙孔极在前,孔子之子孔鲤在右后方,孔子在左后方,像三个小山丘,披洒落叶无数。孔子墓碑之上,题有“大成至圣文宣王”七个篆字,吊唁者络绎不绝。景仰之余,我感觉莫名的孤寂与寥落涌上心头。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恢复礼乐而奔忙,却一直不受重视。在周游列国的路途中,舟车劳碌几陷困顿的他,又怎会想到自己身后显荣,泽荫子孙?然而,他又从来不曾停下匆忙的脚步。
    猛然想起,在孔庙的最后一间殿宇,孔子身着帝王服,头戴帝王冠,俨然一副帝王的气派。我不知,孔子若是活着,愿不愿意穿上这高高在上的锦衣华服。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当我从孔子身旁悄悄走过时,似乎参透了它的真谛。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杨帆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善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