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从日本刑侦剧看影视文化“旧瓶装新酒”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10日 08:53 点击次数:

  影视剧题材五花八门,但总结起来无非也就是几大类,比如武侠剧、警匪片、科幻片、偶像剧、都市剧、家庭剧等等。电影电视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足迹已经遍布上述各类题材。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影视文化该如何“旧瓶装新酒”?且让我们从日本刑侦剧着眼,探究其究竟如何立足影视剧市场长盛不衰。
  日本刑侦剧历史可谓悠久、发展可谓繁荣,这与其推理小说的百花齐放、自成一系不无关系。推理小说塑造了无数名侦探和名警察,为刑侦剧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可以说,推理小说是刑侦剧发展的沃土。除了依靠经典之外,编剧们还积极自创新剧本,紧跟时代潮流,以日本的警视厅为原型,创作出诸多新故事,贴近生活又富有观赏性,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日本刑侦剧通常以警察和侦探这两种人物为主角,如果以刑警和侦探为主,则主要看点为抽丝剥茧地层层解开案件疑团;另一类是其他警种的警察,比如要人警护官、犯罪画像分析员、SAT(特种警察)等。值得一提的是,编剧们还经常设定一些“上流社会”的人来做普通的小警察,通过这种身份的反差对比,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看点。
  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是立足于传统的刑侦剧,全片基调就是接到报案的刑警四处奔走,直至找出凶手并通过审讯使其承认罪行。《要人警护官》讲述的是警察中的另一群体,他们作为政要的人肉防弹衣来保护其安全,看点在于精彩的动作戏、与恐怖分子的斗智斗勇。《Lady最后的犯罪画像》、《Control犯罪心理搜查》以犯罪心理学为依托,从犯罪心理层面剖析犯人,对犯人的关注点增多。《Joker不被原谅的搜查官》的主角白天是温文尔雅、态度敦厚的警察,到了夜晚则变身为冷酷的“暴力制裁者”,高燃怒火专门惩治逍遥法外、穷凶极恶的在逃犯。《纪戊警视厅特殊犯搜查系》用双女主的形式,讲述了性格迥异的女警分别在SIT(刑侦特别侦查班)、SAT(特种急袭部队)的故事。《Monsters》讲述的是一位性格怪异却破案率第一的警察,与单纯、正义的公子哥搭档一起追踪凶手的故事。《我的天空刑警篇》、《富豪刑事》、《推理要在晚餐后》的主角设定为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不甘于家族束缚而按自己的心意去做刑警,引发一连串事件。《神探伽利略》、《我讨厌的侦探》、《美食侦探》的脉络是大学教授或民间侦探协助警方破案,而他们也是大家眼里的怪人。
  当然,明星出演刑侦剧也是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关键因素。上述影视剧中包括的明星就有井之原快彦、冈田准一、北川景子、堺雅人、黑木明纱、山下智久、深田恭子、樱井翔、福山雅治、玉木宏等等。
  刑侦剧这个“旧瓶”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几十年,如果一直拘泥于传统推理,局限于“接到报案——刑警出动——现场调查、寻找线索——案件告破”这条线的话,就算有再多明星、再华丽的场面,恐怕也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如今它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站稳脚,奥秘想必在于瓶中的“新酒”。
  “新酒”的“新”在于形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刑侦剧内容涵盖十分全面,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到。导演和编剧几乎把日本警视厅各个警种的警察都作为拍摄题材考虑,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警察这一职业,凸显其职业的特殊性、神圣性和权威性,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对于警察和侦探的人格设定,也不再纯粹的完美无瑕、仿佛圣人一般,而是赋予了他们更多人性化与真实性的东西,他们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有自己的喜与悲,也会犯错,甚至徘徊于白与黑的边缘。这些设定都让他们更贴近观众,而不只是活在荧屏里的人,所以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如今影视剧市场的一大弊病在于同质化,表现明显的是同一题材的大撞车,如2部燕子李三、3部封神榜、6部武则天的撞车,让观众有些眼花缭乱,不知到底该看哪一部。而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同类电视剧,让观众看着看着就不小心跳戏了。同质化现象是创新萎缩的结果,撞车现象反应了创作题材匮乏的尴尬,也反应出影视产业竞争之激烈。
  影视剧既要能通过审批,又要能为观众所接受,在形形色色的题材中进行筛选,剩下的选择已经不多了。既然数量有限的“旧瓶”已经摆在这里了,那么避免同质化、避免撞车的好方法就是“旧瓶装新酒”,通过提高影视剧自身创作能力和编剧的创新意识来解决该问题。
  拍摄一部影视剧前,先去充分了解市场状况,了解哪些内容已经被拍过了而哪些尚未被开发、涉足。同一类型的题材,换一个角度去看,换一个思路去想,也许会有不同的创意出现,切忌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比如家庭剧,一提起来就想到婆媳大战的话,那就不提倡再拍关于婆媳大战的主题了。
  要想做到“旧瓶装新酒”也不是一件易事,它要求我们的影视创新体制和机制进行转型升级,要求影视创作者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求影视创作的浮躁环境净化和降温。在商业化、快餐式文化的压力下,要想“旧瓶装新酒”必然是一个坎坷的转型过程,能否做到这些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需要共同努力。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冯童童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吕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