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似水13 翩跹流年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28日 10:04 点击次数:

  又踏上那条熟悉的路,五分钟的路程我走了整整三年。又一次踏进熟悉的校园,看着穿着校服奋战着的高三孩子们和一张张被厚厚的书堆满的书桌。突然想起他们就是一年前的自己。走过光荣榜,看着一张张陌生的照片,想起那曾是自己为之努力的动力,当初的自己是那样的虚荣。走过重点高校宣传栏,看着上面自己的名字,想想曾经的自己羡慕地看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大学,终于有一天梦圆了。在班主任办公室里,看着贴满墙壁的月考成绩单以及一摞一摞的答题卡和试卷,那印有“金考卷”“小题大做”的一摞摞试题勾起我满满的回忆。只是,光荣榜、成绩单上再也不会有我的名字。我知道,这已是我永远回不去的时光。
  一年前的此时此刻,我坐在堆满了书本、试卷的桌子上迎接着即将到来的高三第七次大规模考试,而第六次与第七次考试只间隔着两个星期。在一年前的几天前,我刚去了趟南开。不知是现实永远敌不过美好的梦想,还是北方的冬天确实太过荒凉,南开带给了我满满的失望。而我心中的那座铜雀楼从来都没在北方。
  那时的我心无旁骛地为高考奋斗着,累了想想未来大学的美好,困了想想坚守了多少年的梦想即将实现,倦了想想这是自己的选择。我承认我的虚荣,那时扎进书本的生活也许只因一颗虚荣心而变得更有动力。我承认我的小嫉妒,那时憋了一口气的努力也许只因这份小嫉妒所以不服输。现在想想很可笑,又能证明给谁看?只是当时傻傻地认为我要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敲打键盘的我感动于当初那个一路追梦的我、那个傻傻的单纯的我。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愿赌服输、无怨无悔。
  2004年、2010年、2013年,这是我无法忘怀的年份,就像一个个门槛,跨过后,我就这样悄悄长大了。2004年我从孩提时代迈入少年,2010年走入青春,2013年……很困惑的时光,开始想一些事儿,开始向往许多许多,开始思考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开始寻找最真实的我自己。

春夏之交致高考
  那个四月,我去川大参加自招,很雅静的城市,很特别的属于南方的绿,很美的蓉城四月天。那个五月,从未有过的内心紧张,从未渴望时间过慢一些再慢一些,那是我三年来最用功的一个月,买了做了那么多押题卷猜题卷,每天看着那张写着“梦圆武大,为自己赴汤蹈火”的纸,却越来越感到绝望。那个六月,走进考场时心情很平淡,伴随着一场大雨没有任何预兆地下起,语文交卷铃声响起。后来,当英语交卷铃声响起,我仍是怀有一种平淡的心情,稍带着些遗憾。毕竟中学阶段最后一次考试了,希望自己能交上一份没有任何瑕疵的答卷,但总带着太多的遗憾。走出考场,记得大家撕书、扔课本,更记得自己的淡然。原以为那一刻的我会多么的兴奋,就像原说不对答案,因为对了知道哪个不该错了的题错了会后悔一辈子的。我还是第一时间对了答案,而且时至今日对那些不该错的题没有任何后悔之类的情感。那只是一套高考卷,只是一段青春时光的终点,只是我和太多青春同路人共同走过的一段路、一份记忆。那个六月,伴随着一场雨、一声喜鹊啼叫,我完成了我的梦想,至少从分数上。那个六月,我填写了一个最保守的高考志愿,一个没有任何悬念被录取的高考第一志愿,山大工商管理类、经济类的一二志愿后,我甚至没有把中文作为第三志愿,而听从爸爸的意见填了德语。原来曾以为坚不可摧的梦想竟是这样轻而易碎,有些事儿总是想不明白,比如我究竟为何来到山大来到济南,最后只好归结为缘。
  就这样,走过一段青春。也可以说,我的青春从未有过疯狂。突然想起《致青春》里的陈孝正,他的人生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不允许自己的青春走错一步,每一步,对自己负责。也许就是天生的乖乖女吧,也许是天生的沉稳,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初到泉城致梦想
  那个九月,来到了济南。虽然仍在北方吧,但至少是我渴望已久的综合性大学。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四处打听着记者团,寻找着学长口中的“学生在线”。记着那时体育馆前的学线展台前有个文质彬彬的男生,当时我就告诉妈妈我要进学线。记着军训期间学线去做宣传时说这是一个帮你实现梦想的地方,记着我去参加学线笔试与面试时的忐忑,记着为了学线我天天凌晨一两点钟睡觉的生活,记着为了学线我逃掉了第一节近代史,记着为了学线运动会奔忙了两天,记着每天打开无数次的学线后台管理,记着为了学线我在深夜的哭泣、多少次问自己值不值得,记着为了学线我厚着脸皮一次次给编辑发短信打电话催着审稿,记着为了学线我一篇人物专访修改了六七遍,记着为了学线……我与学线的价值观有着许多不同,云霞姐告诉我“写作本来就是一种痛苦的产物”,而我心中的写作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情感的表达,是一段快乐的时光。也许是因为学院与学院课程安排不同,对我而言,每天背着单反跑来跑去、回宿舍后迅速写稿的生活必然与学习发生冲突,我不可能为了一个学生组织耽误了学业。但我真的很喜欢学线带给我的这种感觉,说不清是温暖还是曾经的向往。一天晚上给爸爸打电话时,他的一句话突然让我瞬间醒悟,爸爸问我:“你喜欢的究竟是学线本身还是学线的光环?”从那一刻起,我决定放弃。说到底,曾经的爱曾经的追寻只是源于我心底的新闻梦,可是,当我把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时,就应该想到:该跟多年的梦说再见了。是的,该跟很多东西说再见了。记得离开学线前的最后一个夜晚,听了开学那天在学线展台站着的那个学长的版块讲解,也算是跟学线、跟梦想的一个告别吧。我始终不是一个疯狂的人,无论青春,无论梦想,我不会为了一个梦放弃了算来算去的“最好”的安排。就像我梦了多年的武大、梦了多年的新闻,最后却被我轻轻地抛到一边,我承认自己的功利,我知道父母对我所有的意见都是为了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只是夜深人静时仍会有小小的遗憾。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去趟武大,去完成我与你的约定,我会的,从济南到武汉,我会的,一定会的。
  专业分流讲座时,忘了教哪个专业的教授曾说过一句,“要听从心的呼唤,不要功利地算来算去,算计的最后总有一个你算计不到的结局。”我哑然一笑,我何尝不是这样算计着,算计着学校、算计着专业、算计着青春……只是最美的梦想,要经过多少次嘲笑的目光,才让这种疯狂很坦荡。我担不起。真的如学线人最初所言,“这是个帮你实现梦想的地方”。只是为了梦想要舍弃多少,梦想的含量太重,我担不起。
  有些事,真的需要缘,不光是与某个人的相遇,也包括与某个组织的故事。有些事,有些人,不是你喜欢就一定可以拥有的,但一定有更多的组织渴望你的加入。最初你会失落,当时间悄悄流逝,它留给你的只是浅浅的回忆。你会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学生组织而已,当初有什么可难过的?你已在另一个更适合的学生组织中找到了归属感。其实也许你与它的错过只是因为缘份还不够圆满。感谢青春山大、网通社、山大校报带给我的温暖与感动。
 
致有笑有泪的时光
  离开学线后,不再跑来跑去地忙碌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坐在图书馆里,望着窗外的夜空,沐浴着皎洁的月光,这种感觉真是美妙。管理学、马政经、高数……我不喜欢你们,但既然你们是我通往美好未来路上的一程,这已不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种必须。学院举办着各色的案例分析、商业模拟大赛,毕竟是商学院嘛。白玉兰路上贴着各种校级院级海报,尽管离开学线后不用再像以前随时看随时寻找新闻点,可那一个月已让看海报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依然会拍下各种征文比赛的照片,参加着校级或其他院级征文比赛。那是我的舞台。感谢文字让别人记住我,让荣誉伴随我。“山大梦”一等奖的消息传来时,看着获奖名单,获一等奖的五个人中没有一个来自文学院,突然有一种释然的感觉。这就是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又参加了“山大日记”“山大初印象”,真没想到自己是“初印象”征文组唯一一个一等奖,更没想到会得到一个写有我名字的水晶奖杯,记得上一次获得水晶奖杯还是五六年级参加北大现场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时间匆匆忙忙,六七年飞逝了。“山大日记”还以获奖日记内容为依托,精心制作了一组明信片,其中有我的一张。明信片上有我的那篇日记结尾,还配了几个字“等待未来的你”。感谢文字,让我有理由自信。有时会想,如果自己当初选择了中文专业,学院会经常举办各类征文比赛,我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强项了。但转念一想,我就不会拥有与你们这群人的相遇、与你们的故事,你们让我舍不得。
  在网通社认真做自己的事儿,拍拍照,写写稿儿。每次全院开会时都会收到高导或付导的短信“别忘了写稿儿”,说不清是什么样的感觉,四百多人的大学院每次辅导员都会选择我来写通讯稿,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但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这又是梦与现实的距离。
  大一本来没有资格申请做编辑,我竟在青春山大校级网站当了编辑,与一群学姐学长做了同事,审稿的感觉真的挺不错的。
  记得军训期间山大校报记者去采访我,作为“95后”专题采访的一部分。在校报纳新时,又打了好几个电话邀请我加入校报记者团。考虑到时间分配问题,在犹豫中我放弃了。感谢校报对我的肯定。
  和从前一样,担任着宣传委员,为班级风采写着稿儿,宣传着这个除了上课几乎很难见面的班级。
  上课、去图书馆自习、为工五、网通社和青春山大写稿儿审稿儿,每天都很忙碌,但毕竟在学习和活动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生活还是很充实的。不再有最初的激情,机械地写着规范的通讯稿,很乏味很平淡。
  突然发现也许我喜欢的不是新闻而是中文,蓦地又想起那个记者节沙龙活动上有个在《人民日报》工作的山大校友说“当你对新闻不再有激情,维持你继续努力下去的是你的责任心”。
  和我如今的状态一模一样。
  我是个很认真很负责的人。
  不忘初心,不论始终。为何这么难?
 
致亲爱的你们
  来泉城遇到你们,真好。
  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今日相聚山大、相知管院、相识工五、相遇311,是怎样的缘让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开始了新的征程。也许是山东人特有的淳朴吧,你们总是让我如此温暖。那次不开心时发了个说说,倩羽姐马上打来了电话安慰我。谢谢卓姐、璇姐、倩羽姐,当然,还有主编瑞敏姐、副主编芮姐啦。还有,扬言要把我扔出去的小吃货羊羊和双双,以及早出晚归的大铭哥。也要谢谢大叔,一提起你就有一种很亲切的家人般的感觉,啦啦啦。
  平安夜给大家送小礼物,收到了好多短信、电话,看到了好多@我的说说,有什么可谢谢我的呢,倒是我真的很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温暖。
  元旦那天发短信,“感谢命运让我们分离,让你成为我最美的回忆;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让你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角落”,很喜欢这两句话,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12月20日左右,给天各一方的朋友们写明信片,一张张写着地址,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陕西、广东、云南……写了三十多张明信片,写着熟悉的名字和陌生的地址,想起曾经的小伙伴们都已长大了。前段日子收到琪琪从云南寄来的鲜花饼和丽江古城明信片,琪琪在春城继续做着单纯的梦,我们都是孩子,心中有最绚丽的梦。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尽管各位亲们在元旦过后很久才收到了吧,唉,中国邮政的速度啊。好多朋友去了北京,如果高考第一志愿填上北师大、中国政法、中国传媒,我就也去北京上学了。回家就不用为没有直达火车只能坐长途汽车发愁了,坐一个小时火车就到家了。呵呵,我会遇见新的朋友,拥有新的故事,开始另一个版本的大学生活。人生就是这样奇妙,因一次选择开始一段新的故事。如何解释呢?还是归结为缘吧。我真是越来越相信缘分了。
  我还是那样,随遇而安,很容易习惯一个陌生城市的生活。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故事。
  而我,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爱上一座城。

致考试月
  考试月的时光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日子,那些图书馆抢座的时光,那些从早晨坐到晚上的日子,那些趴在桌子上午睡的岁月……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考试月,那是挖掘自己潜力的最好的一段时间。
  想起高中一个学期考七次的那段日子,高三最后时光每星期出一张成绩单的时光,是已经回不去了的从前。
 
致理性与现实
  回家后妈妈陪我去逛街,买了好多衣服。回家后爸爸依旧在上课,哪怕生着病依然在坚持。爸爸妈妈白手起家,奋斗了这么多年,让我从与爷爷奶奶合住平房到搬入属于自己的大房子的大房子再到如今住在市区的高层。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爸爸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我长大了。
  我是个多么自私的孩子,总想着自己的梦。读中文意味着硕士博士,再争取进一步成为大学老师。这确实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但有没有考虑过这意味着爸爸妈妈还要养我多少年。身为一个文科生,之所以大家都争着学经管,之所以每所学校经管的分数都最高,这是理性与现实的选择啊。情人节那些昂贵的鲜花让我明白了原来浪漫都需要资本。
  这不是一个做梦的时代,我终究是个理性的人。
  生活毕竟不是舞蹈,没有面包,又怎能跳舞?
 
致未来的你
  我知道你在未来等我,虽然我不知道你会何时出现,但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来。你知道吗?我等了你好多年了,从三年级为《红楼梦》笑过哭过、为简·爱祝福过起,我就在等待你的出现。我会好好充实自己,让你遇到一个更好的我。
  越人歌中有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谢谢你在我心灵角落里藏了好多年。我童年的伙伴们,转眼间,我们就这样长大了。分离几年后的相遇真的很奇妙,曾经印象中的小学生长高了,曾经梳着两个马尾辫的我们都成披肩发了。越长大越怀念从前。也许有些人注定只是生命的过客,但谢谢你在我生命中出现了几年。
  好好学大学课程,多读些书,在生命的花季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内涵的人。不求多么令人羡慕的未来,但至少要活得有尊严。在忙忙碌碌的一天天中充实着自己,静待缘分。
  ……
  2013年悄悄从我身边溜走,带着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好像漫长的梦,越在时光海洋。似水13,飞舞翩跹,走过流年。终于将这一年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算给青春的一份纪念吧。这一年有一句被千万人说了千万次的话“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我想借用白落梅的书名加一句“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是的。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就算距离再遥远。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杨思凡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泽若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