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行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06日 13:32 点击次数:
本来计划去南京、上海和杭州,无奈南方雨雪,故而改行北京。
北京是去过多次的地方,但登临长城,其吸引力对我来说,永无止境。这次与亲家同行,登长城是身体孱弱的亲家母渴望之事,但她顾虑太多难以实现,这次放下照顾孙儿的重担,抛开病痛的顾忌,随我们开着车驰向北方,我一定让她满意而归。
初三大雾弥漫,高速公路通行与否还是未知,在济青零公里入高速很顺利。然而在齐河附近看到鲁冀收费站因雾封闭的信息,顿觉北京之行将成泡影。带着不放弃的信念继续前行,要等到最后一刻的确认。过平原后,封闭的提示被雾天谨慎驾驶的告诫代之,收费站畅行无阻,北京之行不会变成德州之旅了,也说明贵在坚持,不放弃坚持到最后也许就有好运。
车过东光,雾阳初现;再向北,雾散日出;到天津西,已是最美丽的蓝天白云。11点到达北京六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队伍达150人,在刺骨寒风中等待了1个半小时,拿到16开进京证时犹如范进中举般喜悦,举证拍照以表纪念。
网上订好的宾馆在玉渊潭南路,离32年前我结婚旅行时的住处北蜂窝不远,那时的一机部招待所无处可寻,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大厦。下午去了军事博物馆,正在维修不开放;去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华世纪坛;去了玉渊潭,沿湖行走,看京人湖上滑冰,看乌鸦冰上起舞,32年过去旧貌变新颜。
次日一大早开车出城,向北沿国道去往期待中的八达岭长城。别看是严寒冬日时间还早,开往长城与十三陵的汽车络绎不绝。穿过睡眠中未醒来的城市驰入燕山群峰之中,过居庸关、水关,一路爬陡坡9公里之多,才进入八达岭景区。八达岭虽然有了公路改造,但是变化不大,让我们领略最深的却是关外的严寒气候。一下车,寒风就给了我们别样的欢迎,脸部等外露肌肤如锋利小刀刮过般的刺痛,手套已经不能御寒,双手插进棉衣口袋;头部不戴帽子根本就受不了,纪念品商店里销售最好的物品是棉帽子,没有防备的游客头顶棉帽是山上最温暖的风景。
长城上的早晨,日光格外明朗,寒风吹却了雾霾,也吹落了游人心中的红尘沉滓,怀着清新的心情,带着攀登的渴望,开始洗涤心灵的征程。虽然时间尚早,游人已经摩肩接踵,想与长城风光单独留影十分困难,与长城亲密接触这份享受已经足矣!
亲家母体弱,攀登不宜太快,穿梭在游人之中,想快也不成,正好不停地回首、再回首,看对面的长城雄姿;环视、再环视,望长城内外的北国风光。想起毛泽东的诗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与欲天公试比高”,真是再贴切不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立有好几块,提醒着人们要战胜自己勇攀高峰。按照亲家母的体能,我们只登上第三个烽火台,站在制高点上望长城服务区与关外延庆县城,才知什么叫登高望远。
下山后,参观十三陵定陵与水库,回程观光奥体中心。第三日上午欣赏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浏览王府井大街,行走天安门前。下午返程回济。
三日游程,亲家母感受最深,许多事情想做而犹豫,下定决心去做就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如果一味顾忌这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攀登高峰,远足旅行,许多人就是因为犹豫或顾虑太多,而无法享受这乐趣,放下一切包袱,走出去,迎接你的就是全新的感受,就是绝不后悔的喜悦。
出行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
【供稿单位:图书馆 作者:黄晓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泽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