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己所不快,勿推及人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7日 09:51 点击次数:

  12月3日20时24分,在连续发出“第一次面对河水不那么惧怕”“坐稳了”两条微博后,网名为“IforeverLm”的琪琪跳入河中,结束了18岁的生命。
  家人认为琪琪之死与一起“人肉搜索”有关。据警方通报,在陆丰市陆城某中学就读高中的琪琪,曾于12月2日到该市东海镇金碣路的某服装格仔店购物。但没过多久,琪琪购物时的监控视频截图就被该服装店的店主蔡某发布到了网络上,并配文称截图中的女孩是小偷,请求网友曝光其个人隐私。
  这则“人肉偷衣服女生”的信息引起热烈反响,众多网友纷纷参与“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和个人照片均遭到了曝光。同时,网上也不乏批评辱骂之声。(2013年12月15日 来源:京华时报 )
  又是一桩人肉搜索引发的惨案,这些年网络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愈发显出其暴力之处,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也许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切口,当网民们纷纷参与、群起而攻之时,他们承受力的弹性有多大是因人而异的。在打着正义的旗号成为人肉搜索的拥护者时,我们又在苛求每个人都宽着心规避网路舆论的影响。这对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未免有些苛刻,毕竟人人都生活在群体中,生活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都难以视而不见,更别说大规模的“教育”。
  那深挖其中缘由,为什么我们如此乐此不疲地利用网络站成一队对某个人某件事形成立场甚至人身攻击,哪怕这件事也许并没那么严重,哪怕也许宽容一次他也会明白做事的不当之处。笔者认为,我们自身在生活中面临太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买房的压力,大家挤着地铁吃着面包流着汗卖着命,却也不见得得到多少成果与回报。很多人看不到什么上升的空间,也无处发泄,这才把网络转嫁为一个了解外部世界消息、觊觎一些生存希望或者消遣娱乐的美好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网络上我们习惯于“表演”另一种角色,幽默的,高尚的,道德的,也许现实中我们同样拥有这些特质,但在网上因为在一些事件中群体效应加大,这些固有的或带有表演成分的特性被无遮拦地表现以及放大,我们都可以简单地作出判断挞伐一件事,“人肉”一个人,只因为他被贴上了“不对”的标签,理智思考不再与网络的快捷性相结合,人们转发评论都是几秒钟的事。
  可是网民们想不到这样做的后果,甚至这也不再是我们关心的领域。我们不太关心那个被搜索的人是怎样坐在电脑前面对这一切的,因为他已被认定是“有错的人”,而他所承担的一切都变成了“活该得到的下场”。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逻辑,因为他的一些个人行为所以他的个人隐私就有权被我们搜索曝光,直到极端的诸如琪琪跳河的事件又发生了,我们才能反思一阵,网络暴力怎么如此乖张。但我们的记性是不太好的,生活中的琐碎又会压倒这一条间接被我们逼上绝路的遥远的逝去了的生命带给我们的影响,她引起的我们对自身在网络上的行为的理智性的思考持续不了多久又被一个个新的热点新闻牵走了注意力。而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你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多少不快,又把它们施予了网络上的名人、明星以及被放大的普通人多少?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赵诗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方鑫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