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过一袭细绢,宛如拂过每个女子心中的绮梦。
点点滴滴的细碎与婉约在细腻的触感之间恍惚浮现。纤如细玉的素手,皓腕上的一串沉香佛珠,写在素雅纸笺上的一首清丽的花间词,斟在青瓷小杯中浮沉的茶叶。这一切与旗袍融合在一起,便有一种沉厚与轻灵在无言中交织为隽永。
旗袍,这是独属于中国女性的绝代风华。
只是一袭华丽的旗袍,蓄着或明或暗繁复而精致的花纹,飘着若有若无的清幽冷香,静静躺在那里,便在不经意间淡漠了年华的老去,微蕴着岁月的感伤。也许是繁华如梦的十里洋场,也许是微黄陈旧的电影胶片,也许是民国时期的烽火硝烟,而那身华丽的旗袍,曾穿在一个或者妩媚如牡丹或者清纯如百合的女人身上,轻盈旋转在老留声机淡淡的歌声里,安静坐在如血的夕阳里,默默行走在下着蒙蒙细雨的青石板街道上,撑起一把细绢的轻伞。
就是在那么一刻,绝代风华裹挟着厚重的历史遗韵,如潮水般将人包围。
我相信每个穿着旗袍的女人,都像是一朵绽放在尘世喧嚣中的绝艳花朵,有着一段缱绻如烟的故事。
像是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身着一袭暗色如意襟旗袍旋即微微抬眸的风情,她曾沉默的彳亍在寒烟冷雨的小巷中,带着一个女人的爱恋与困惑。渐行渐远的消融在微黑的夜色中。
像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月白蝉翼纱旗袍,宛如流月一般的素淡净白,无言中流露静默的哀凄。
像是曾外祖母端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叠的样子,有些微的悲悯和慈祥从她的目光中微微流露,一种岁月的暗香隐隐浮动。暗黑平缎高领的旗袍裹着她微微发福的身子,仿佛说尽她一生的忍耐,承受与不能言说的苦涩。
婉约的中国之美,就在每一身精致的旗袍中或深或浅的体现。
走过了百年岁月,风雨浮沉,旗袍已经演变成为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演绎出独属于中国女人的万种风情,以内敛而端庄的方式诠释着一种淡雅悠长的华夏古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一种象征。
百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旗袍的发展背后书写的绝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的变革,而是一种理念的转换与国人对于美与本真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女性对解放自我、完善自我的渴望,是一种旧理念与新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正如台湾设计家杨贵所说:“旗袍更多的是一种资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从这个意义说,旗袍作为一种物质制品的文化符号,她更是中华民族腾飞所需的外表展示。”曾几何时,那一袭袭古色古香的精致衣裳被视为洪水猛兽,为封建礼教斥之为有伤风化,为所谓的革命洪流批判为四害余毒。开襟,尺寸,长短,每一点些微的细节变动都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引来种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紧张与叹息。然而终究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是非。时至今日,中国女性终于勇敢地挣脱了迂腐观念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束缚与桎梏,穿上美丽的旗袍,向这个世界尽情展示她们的自信与风采。苏绣杭锦包裹软玉温香,一静一动尽显从容淡定,中国女人的温婉含蓄与美丽沉静在这一刻才由旗袍为媒介尽显于世人眼前。
而这一切,只是百年中国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中走过的艰难之路的一个小小缩影,影射着由动荡年代到繁荣现世的无言辛酸。
时至今日,旗袍已经成为一种面向世界的民族元素与精神象征,融汇了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精华的旗袍,以其典雅精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当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北京10分钟,火红色旗袍的女子轻收细绢小伞,对世界露出灿如阳光的笑容时,我仿佛看见世界都在那一刻深深震慑于中国美丽的容光。古老的中国就在这么不经意的一刻,用它千百年沉厚积淀中一抹淡淡的颜色引来世界惊艳。一袭旗袍,能够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一霎那间的美丽,而是江南古巷的层层绮梦,深宫大院的寂寞年华,古琴清茶,胭脂檀香,以及有关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无尽遐想。
就是那么一刻,旗袍美丽了整个中国。
祥云盘扣扣起如缕心绪,轻针密线绣出繁花开落。百年华裳,百年一叹。旗袍像是最美丽的牡丹,永远盛开在这个民族记忆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