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历史的回响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5日 09:32 点击次数:

  从没想到冬天的济南会下这么多连连绵绵的冬雨,伴着冷风和薄雾,慢慢地打湿每一片落叶的纹路,昭示着这个寒冷冬天的到来。
  稷下广场边的路灯亮了。树影婆娑,灯影昏黄。微黄色的灯光在漫天的雨雾中折射、弥漫,映着柔和的月光,闪烁而凄迷。零零落落的金黄光线,仿佛是从远古的迷雾中逶迤而来,袭着一身的蓑衣,还带着滴滴答答的一蓑夜雨。
  黄昏的古城济南,烟雨中的稷下广场。十二柱玉琮静静地立在这一片昏黄的迷茫中,如同立在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夫”的智者,侧耳听着智泉滴答的雨声和咚咚作响的流水。当年的稷下学宫,也该是在这样的烟雨迷蒙中走过它的辉煌的吧。
  当年稷下学宫里白衣飘飘的孟子和荀子,精于论道和授业,想必不会为这一蓑烟雨而多愁善感。然而智者更能看透的是尘世的历史轨迹——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管风雨雷电,冰霜严寒,历史披着一袭蓑衣,踩着雨点,仍然不紧不慢地走过。风还是风,雨还是雨,风仅是风,雨仅是雨。
  《诗经》有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稷下学宫的辉煌已经属于那个时代,然而回顾山东大学的历史,也正是在这条风雨之路上一步步走来。
  煌煌上庠,郁郁苍苍。分分合合,纵横坎坷,辉煌的故事,却有着曲折的情节。我们骄傲于光绪御批的建校章程,却也铭记着战争以降的步履维艰;我们迷恋于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照耀辉煌,焜光泽色”,却也不得不感喟后来的“捷猎鳞集,支离破碎”。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山东大学的历史因曲折苦难而更显辉煌。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砥节砺行,九转功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出新的印记。不管是昂扬还是低沉,是高亢还是萧索,弦歌不辍,奋斗不止。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稷下学宫的容颜在稷下广场的身影中依然可见。走进稷下学宫,孟子、荀子、淳于髡、申不害、鲁仲连……百家争鸣,蔚为壮观。回望山东大学,冯陆高萧,八马同槽,崇论宏议,荦荦大端。荀子曰:“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道法自然,潜心学术,这当是知识分子的永恒承载。走在校园里,时不时可以看到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走过,每每走近,总觉那是一种我辈无法企及的高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大师者,必淡泊名利,潜心学术之谓也。
  山东大学有一百一十年悠久的历史,然而论及山大精神,上溯至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亦不为过,斯亦大哉!
  煌煌上庠,郁郁苍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的磨砺也早已造就了山大人“刚毅厚重,朴实无华”的深厚品质。校园里古树参天,建筑庄重敦厚,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气有浩然,崇实求新。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山大建校至今一以贯之的崇高理念,炫耀于南门大成广场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当是世代山大人永恒的历史使命,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颂而不可名。”历史总是公平而公正,平静而淡然,当我们走过而回望,却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抬起头,夜已深,雨还在下,雾在蔓延,智泉叮咚,风铃婉转。铃声穿越迷雾,变得更加清脆。雾雨蒙蒙,然而知新楼的斑斓闪烁的灯火仍然依稀可见。忽而一阵钟声响起,不知是当年稷下学宫钟声的回响,还是从高耸的知新楼传来的新的啼鸣。
  历史,终能拨开重重迷雾,继往开来,薪火相传。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吴雨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明华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