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征文选登:月·水·兰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28日 08:23 点击次数:

  夜色弥漫,最能撩人思绪:月华流珠,最能沁人心脾。
  皓月当空,静守万物,每逢抬头,我都忍不住向她诉说满腹心事。我与月的缘分在儿时便已种下,还记得那张窄窄的木床,那床边洒下的幽幽月光,她浸润了我的童年,陪伴我度过一个个怕黑的夜晚。我总是喜欢开窗睡,这样仿佛可以感受到月在轻抚我的额头,如被夏日炙烤过的山泉,温存而又清凉。怕是担心夜色沁凉,易感风寒,母亲总是警告我:常被月光照着容易晒黑。我仔细端详了自己的脸,轻叹一口气,把天生的肤色怪罪在月的头上,于是渐渐习惯关上窗,落下帘。只是总也放不下这段情愫,现在的我依旧喜欢找寻月光映着的小路,喜欢抬头望月诉说心中的不平静。
  白玉兰是月带给我的第一位挚友。春日的夜晚,我循着她的香找到她,从此,玉兰的香总能开启我对兴隆山的全部回忆。那是一种怎样的香啊,让人如何形容?它不像夜来香那般世俗,带着些大上海的慵懒,也不像秋菊那般清高,似乎只有孤僻的文人才可接近。它的浓郁让人感慨青春的热烈,它残留在鼻中的余香让人顿悟平淡的悠长与美好。那是一种怎样的白啊,在月华中丝毫不逊色,像是刚从河床的沙隙中被捧起的璞玉,像是画家手中尚未点染朱砂的宣纸。这种白不煞眼,盈盈得透了些文人气,这种白却又不甘隐世,在黑夜中亮得让人惊诧。每日听得学子清晨的读书声,这玉兰怕也染了些学生气,也懂得之乎者也,也懂得异国风韵,虽是无言,却将这文化气用来修身,出落得这般清秀劲拔。兴隆山的风一年四季这样的不饶人,也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兴隆山的雨这般希贵,也没有让我备加怀念,倒是这枝在春季胜放几日的玉兰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带我想起大一的日日夜夜。
  这玉兰真是长对了地方。兴隆山有着这样一群刚刚跨过高考坎儿的学生,他们神采奕奕,自信骄傲,正如这校园里的玉兰,浓郁的芬芳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闪耀在身边的银白色光芒让人充满希望。
  东新的水是月带给我的一位特殊导师。秋的肃杀中,我循着他的响声找到他,从此,月光下喷泉高耸的水柱、四溅的水珠成了我心中东新的名片。当水柱喷涌而出,秋夜的平静再也不能忍受得了喧哗的诱惑。这水柱洁白似雪,气势如虹,似与黑夜辩驳争锋,如同燃起的白烛,微弱的火焰阻挡不了照亮世界的大志。这哗哗的水声点缀着暗沉沉的天幕,回响着集大成的山大文化之声,激荡着人们心中的理想。他在诉说着什么?只是坚守这脚下的一片地就想讲述山大的全貌?只是存在了百余日就想概括山大百年的历史?不,他没有这般野心,只有忠心、热心、智者之心。他告诉大二大三的学子们,水处下而善上,坚而不摧,可穿石。他告诉即将毕业的山大人,时时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坦然,虽可容万千污浊之物,却不可失本心。东新的水让你洗尽铅华,终日问学而不疲,治学而不辍。
  月似恋人,兰似友人,水似吾师。月光中的山大,是图书馆渺茫的灯光,是鸟儿归巢后小树林的宁静,是十号楼洗漱间里玩闹的欢笑。月光下的山大,是我梦中剧场的布景,玉兰的香奏起序曲,水的歌声渐进。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姜怡朵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