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韵海魂 风雅山大(风雅篇)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3日 08:36 点击次数:
贯看历史沧桑,光阴荏苒中山东大学已走过一百一十年,她像一棵大树,支起一片学术的绿意与生机,一代代山大人成长于她的荫庇下,成四方栋梁之才,而他们留下了一种传承其中的文化,像片片落叶归根,沉淀着这所百年学府的底蕴,激励着一辈辈后行者求知和探索的步伐。采撷这文化之叶于校园,品味那“山之韵,海之魂”。
登山临海,所守候的是山一般的大气、海一般的磅礴。青山不言,而身藏良材,必有客至。山大人朴实稳固的脚步像山一样无言,却步步沉稳有力,山大校园中罕见立于高台之上张扬喧闹的表述,有的是穿梭于校园之中为梦想奋斗的行者,他们留下的只有足温隐隐,却一步步靠近着自己想要到达的高度。踏实做事,不尚空谈,这是一个实干者的校园,不是炫弄者的秀场。
立于齐鲁大地而东望瀚海,是连通世界的太平洋。海一般的胸怀御浩然之气,行仁爱之为,更观世界寰宇了然于胸。校园之中,三五激辩国际局势风雨变幻,那是先贤思辨天下的遗传,像年年恣意的叶满布校园,我们嗅到智慧碰撞出的味道。纵投石于海,激起暂时的浪花,却变不了层层相随浪涌的从容,那是包容的气韵,汇四方志气,一直淡定地吐息。山大校园或隐于市,便在城市纷扰和喧嚣中独守宁静的秩序,草坪旁享受独自思索的长凳上,绝非红灯绿酒扰目,绝非车水马龙塞耳——你用心可以品味——那是大学的呼吸。
在小树林,那里留下了多少山大学子成长的美丽记忆。晨曦的初阳被头顶丛生的枝桠剪碎,散落在晨读书声的朗朗之中,晕染开每个等待破晓的笑脸;醉人的夕沉拉长走出教室的脚步,延伸到视线尽头的树影正指着我们梦想的方向。一片树林是份陪伴,还是一份共同成长的守候。年轻的山大人可能已将略显稚嫩的小树定格在脑海里,不论何时翻弄记忆时作为自己青春的纪念。而每个山大人因此在心中永远种着一棵小树,那是每天都书写成长的自己,从不满足知识的雨露,一直在成长,一直很年轻,用求知的动力作为生活中不老的前进。小树林托付了多少山大学子属于青春的梦想,那是这个校园的名片,一颗跳动的心脏,一种不老的灵魂。
从青岛、曲阜到济南、威海,山东大学物质上的传承在流离和搬移中所剩无多,但一天处于齐鲁大地,就一天继续着山大精神上的传承。那是一种精神,但表现为做学问的实在与踏实,表现为校园中每一份无声无响的努力。山韵海魂刻在每个山大学子的骨子里,更由内而外,从校园延伸到一种家国之感。“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一个世纪前传来的声音,阐释了每个山大人肩上的重任,你很难在校园中听到对这份责任狂热的呼号,我们只是默默地,像山一样承担起来,像海一样四望而去,望到的是国家的富强,更是天下兴亡。
山许纳了每个山行的客人,留下每一枚智慧的脚印,串成她清晰的思路;海汇入了八方不同的奔流,积攒每一滴经验的精彩,聚成她无边的见识。山大走过融合的数十载,具备了今天综合性的特点。每个校区有学术上不同的专攻,而相同的是一份聚在一起的从容。山大校园接纳了四方学子,更以国际化的姿态向世界展开自己的胸怀。东西方学术和文化的碰撞又给小树林增添了几片营养丰富的叶,山大人的小树林这样茁壮地生长。
行走于山大校园,采撷文化的几片叶,看到的是文化在这个校园中脉络清晰的传承,用指尖去顺着叶脉延伸,我们触到了生机,感受了厚重,指尖指向的是山大人对于家国天下的许诺。每一片叶也许形状不一,但诉说着相同的脉络与风雅——他们生于同根——山大文化永恒之根。
【供稿单位:控制学院 作者:牛景昊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