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书墨馨香·山大味道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16日 08:25 点击次数:
时日平淡,而又温情如水。我一直都记得,09年寥廓的素秋,从步入山东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是那些美好的人们与我一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独自一人拖着笨重的行李箱拥入山大怀抱,走进充斥着古朴清新的洪家楼校区,被舍友拥在狭小却温馨的宿舍,经历苦累却难忘的大学第一课——军训,这些美好的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谁知新鲜感很快消退,只觉心中期待的大学生活竟是一副陌生的模样。由高中紧张忙碌上的顶峰一下子跌入散漫无度的荒谷,有些不知所措;从不乏朋友陪伴到孑然一身,从目标明确到毫无方向,有些黯然神伤;从高中的佼佼者到大学的默默无闻,有些不甘庸碌。漫步走在校园,雨后樱花散落一地,有的同学将它堆成心的形状,像场安静的花祭。花瓣的叶缘处像被刀割的伤口,汩汩的流动着悲哀,不由分说的落入沉寂。我小声的问自己,难道幸福真的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么。生活为何就在一刹那间变得黯淡无光。
幸运的是,在那个略显拥挤却书香弥漫的的图书馆,在那片僻静却书声高朗的小树林,我开始感受大学,思索人生。
“当太阳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我读到了他。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他居住在自己的内心,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他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用勇气和执着,深地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忱;用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教会我解读生活中的宁静与希望。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想到了她。她用一身诗意写尽万古人间四月天,她用满腔灵腑点燃生活中的奇迹,她用春光中交舞诠释了女性最柔软最美丽的内涵,她用神来之笔在黑暗的时代给予人们希望的曙光。那年寒冬川南李庄镇的简陋农舍里,她因劳累又受了风寒,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可她依旧在病榻上坚持着整理资料出版刊物。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她却顽强地抗争着。她从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里吸取芳香,从拜伦和雪莱的诗句中汲取力量。当林徽因把乐观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扑在书上的日子,我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不断惊喜的发现甘泉和绿洲。我读林徽因,读史铁生,读简祯、季羡林、泰戈尔,读他们在疼痛隐忍中重生,在生命中涂抹令人歆羡的色泽,懂得生活并不全是甜蜜和光明,其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困难、痛苦和失败。不管你的处境有多么严峻、痛苦和沮丧,你都能充满活力,活得精彩。我读海子,读张爱玲,读三毛,川端康成,海明威,伍尔夫,读他们不堪一击的生命,懂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我们自己,来自我们的欲念,来自我们自己的恐慌。
是这些书,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前行的希望。我想到了他们,那些博雅之士,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儒雅的风范,忠实的信仰,他们用专业知识的指教和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带我初涉法河;那些勤奋同学,小树林清晨的书声高朗,自习室深夜的汗水涔涔,勉励我成功多在困苦日,教会我坚持不止。忘不了沉迷在图书馆的傍晚天空被夕阳染红了半个脸庞,忘不了晚自习后回寝时仰头看到的溶溶月色与点点星光。这就是成长吧,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我始终相信我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博尔赫斯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生活在书香弥漫的山东大学就像生活在美好的天堂。
学海无涯,唯乐能渡之;学海之乐,亦无涯。是啊,山大老校的学习风气亦是“老”的。无论是“稷下风”研究生论坛,还是“新杏坛”国学沙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治学为人的态度至今依然浓厚。老校容纳的专业大都是基础学科,哲学、宗教、法学等。讲台上,着黑色长裙的女讲师裙裾微扬,为我们吟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真是唯有女性才有的曼妙与柔情。讲到《左传》、《战国策》的金戈铁马纵横捭阖时,却分明是慷慨苍凉的男子气概;满头白发的老先生语音顿挫,为我们念“王者五百年,河山俱有英雄气;江南二三月,莺花都是美人魂”的对子,那一刻不需要再说什么,中国文字的美就在这无言的震撼中代代相传。正因为这股倔强的书生气,山东大学曾吸引了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冯沅君、王统照等一批名士大家,他们的加入奠定了山大后来人的学术理想和精神高度。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这是来到山大我记住的第一句话。而自始至今我也懂得,我的心意,不仅仅是一所好的大学,我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拥有知识,力量,良善与希望。零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再过两年,我也要挥手告别这朝如斯,夕如斯的校园。入校前,山大是我们心中的圣殿,我们在外头,学校在里头;四年中,山大是我们攀登的阶梯,我们在前头,时光在后头;毕业后山大是我们的追梦石,我们在这头,梦在那头。
我们虽然只经历了她110年历史中短短的几年,却已足够,那些人,那些事,那片被辰光笼罩的小树林,那朗朗书声,那些过往的美好,鲜浓的情谊,都会在心底慢慢漾开……因为那是属于山大的独特味道,是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
碧草清心,泛靥芝兰,四年四度洪楼春,更有玉树映河湾;
书声高朗,汗泪涔涟,一生一世山大情,兼济山海气浩然。
【供稿单位:法学院 作者:李雅囡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