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能够看到关于诺贝尔奖的新闻,这令我想起了我国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丁教授因发现一种新型基本粒子——J粒子而于1976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发表获奖演讲时丁教授说了一段令我们当今教育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说:“中国古代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这种观点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 ,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理论和实验一起配合的结果。只做理论不做实验这种观念是错误。”
在我看来,丁教授指出了中国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弊病,这样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考试能考的很好,可是真正到需要自己做决定时就不知所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理工科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理论之外还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有了实验动手环节,同学们能发现学习中的更多乐趣,记忆也不易忘记,对理论的本质才能有更深刻的领会。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实践的学习比理论学习更重要。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这本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观点。著名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正是从长达八年的豌豆实验的科学实践中才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这充分说明了,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持,理论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毫无活力。因此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其次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终有一天能够立足于职场并奉献社会吗?也正如《亮剑》中李云龙所展现亮剑精神,真正的将军是在战场上拼刺刀拼出来的。而不是学习理论学出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实践学习比理论学习更重要。
《毛泽东选集》中写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住时间在任何条件下检验的理论才能成为真理。只有学好了、用好了实践这一副标尺才能辨别哪些理论是伪真理,哪些是真理。理论是在实践的推动下才不断完善的,科学沿着实践前进。从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天王星之后,科学家们便开始研究天王星运行的轨道,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觉天王星和计算出来的轨道不完全一样。于是就有人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得出:在天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行星,这颗星在吸引着天王星,它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和计算的不一样。后来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计算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的发现被认为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次伟大胜利。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指导创新。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活动是一种创新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运用真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就更加说明了实践比理论更加重要。
我肯定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理论的不重要,理论对实践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也是理论存在的终极价值,即理论的价值需必需有实践来体现。但是对于身处校园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多于实践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日程生活中更加重视实践学习,不能轻视各种实验课、上机课、工训实习等。以此我们当代大学生才能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