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有了思考的能力,以此区别于其他生命之后,伴随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的一直是理想。而理想未免是个过分宏大的词,当我们随口提起时仿佛还要带着一份敬畏之心,才能担得起这万分重量。可是理想生于当代,当代存在于我们,这不是我意气风发时的胡诌之论,而是我们迎接这个时代需要的心理基调。
理想是个永远无法确定的目的地,她在一个人,一群人的旅途里随时随地改变着自己的定位。牙牙学语的童年以最本真的目光探询自己的希翼,血气方刚的壮年以尖锐的视角品读他人的憧憬,暮霭纷纷的老年以赤贫的精力挥霍最后的愿望。而茹毛饮血的遥远年代对未来的渴求不过是停止为食物奔波劳累,战火纷飞的悲伤时期对明天的乞求只在于停居在安宁的家里,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对理想也应是呼应这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我们既是当局者,就不能忽略理想的现实品质,她生于当代,更是永远存在于当代。于此,她才能展现原本的风采,才能无愧于她的重量。
因为理想生于当代,夏桀商纣之后牧野打开了西周的卷帙,烽火会盟之后霸强掀起一统的浪潮。因为理想生于当代,卑微的金田诞生了太平华梦,熹微的星火燃烧里神州大地。此时此地是对人最切肤的警醒,是对事最冷静的反应.就像向日葵一样,人的性格里有对现世阳光的执著,所以让人忍不住往前看,让车轮习惯地向前转。但是我们不曾以最全的视野俯瞰一切,所以周朝在犬戎的马蹄下分成了两段,一统的大秦也没熬过二十年光阴,太平天国在内忧外患中完全崩溃,新中国无法脱离与时俱进的理想。
这仅仅是人类历史上理想的冰山一角,论及科技,文化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可以轻易地拿出佐证。但我不想拘泥于如此庞大的话题里,让人有事不关己的错觉。毕竟当代存在于我们.所以我们更不能鄙弃匹夫之勇,匹夫之谋,匹夫之理想.我们无法磨灭个人的独立性,没法删除个体的渺小感。的确,有时个人的理想没法撑起一片广阔的天,所以屈原才会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喟叹,才有郁郁不得志的跳江自杀。可是当一颗小草开始萌芽时会料想自己将缀满整个春天吗?自我埋弃理想是一种可悲的绝望,怎么对得住生命力的蓬勃?难道因为一颗沙砾渺小就可以忽视,因为一枝蜡烛微弱就等于黑暗,因为你的理想得不到呼应就是无价值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在爱迪生的"交流电不如直流电"的肯定里,交流电就不会被世人的目光认可。那么每一个难能可贵的智者将在错误的舆论里选择背弃最初的确定了,那么一旦有暂时的愚昧就是永远不能救赎的沉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存在,因为不能脱离当代。
理想其实很小,足够小才能装进每个人的心理,足够小才能渗透在每一件事里。于是当代存在于我们,理想生于当代.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拥有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