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光辉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31日 08:50 点击次数:
这是第一次看国富论,一入手就被亚当斯密理性的光辉所感染。虽然经过了翻译,但是仍不能掩盖其光芒,而他理性的思想有如下一些体现:
1.俯瞰的眼光和旁观者的姿态
亚当一直在用一种包含历史延续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君主的义务,他用一种俯瞰的眼光从历史的一个大段落中观察其前前后后的对比和联系。特别是在讨论国防和司法费用的章节中,亚当通过比较人类的各个发展时期和各个社会类型中的不同的情况,写出国家在国防和司法上支出的费用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国防支出中,狩猎民族和比较先进一点的游牧民族社会,他们在战场上像在家庭中一样,从未从国王那里领取任何报酬。但是在更为进步的社会中,上战场的人以自己的给用维持自己就完全不可能了。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进步和战争技术的改良。又如,在讲述国家维持公共设施的必要性和为此收取各种税收的时候,亚当是完全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待这件事,而且十分自然。这种眼光和姿态正是一个优秀的历史的经济的描述者所特有的。
2. 变量、假设和前因后果的思想
看亚当斯密的书会感觉他的思路特别清晰,仔细一想发现其实是他描述的时候利用了一种化繁为整的手法,历史是十分复杂而不可测的,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影响因素。而经济本身又是难以捉摸。两者结合就要求描述者需要控制好描述的变量,并适当用一种假设的思想,即假设一些条件不存在或者相同。这样会使所描述的事物十分干净,像在一个干净的空间里。
除此之外,我想之所以他能描述地这么清晰是因为他的前因后果很清晰很充足又很自然,比如这里的一个例证:一国的大部分居民如果是技术工人及制造业者,则大部分服兵役的人就不能不由他们征集,他们在兵役期间也就不能不由国家的费用支持。亚当用这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在更为进步的社会里,上战场的人以自己的费用维持自己就全不可能了。
3. 历史的远见,人心的窥见
亚当在对历史发展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对于历史的规律的探寻和一种远见感。比如在国家对于军备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上的讨论:国家对于国防如不采取新的手段,人民的自然习性是会使他们全然去自卫的。这就是一种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远见。
而在司法支出的章节中,亚当指出大多数人总是宁愿去慎重克制损毁他人身体或者名誉,因为这不能带来任何实际的持久的利益。即使没有司法制度,人类依照其本性,也还能在相对安定状态下共同生活。但是,扶着的贪欲与野心,厌恶劳动贪图眼前安乐的性情,却足以激发侵害他人财产的情绪。以上的这些就是亚当对司法制度的渊源和其必要性的说明。这是一种对人心的窥见。历史是人的历史,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不管是何种现象何种制度,探其根源都可以找到人心的印记,这也是国富论当中的精妙之处,也是值得我们这些后来者学习的地方。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苏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晓旭 】